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创业,让城市充满希望 希望华章

"两会"前夕市民谈愿景 本报记者将带着话题上"两会"

2010-01-21 23:45 来源:镇江新闻网 张驰川

    “两会”前夕市民谈愿景 本报记者将带着话题上“两会”,看看您所关心的是否是代表委员关注的 本报记者 翟进 徐贤礼 崔骏 摄影 石小刚

    又是一年春将至,又近一年“两会”时。

    翻开过往报纸,细数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为民办实事,回眸镇江这几年的发展现实,人们有理由对新的一年充满期望:收入再高些、房子再大些、看病容易些、创业方便些、菜篮子丰富些、道路环境更好些、娱乐场所再多些……

    而这许多期望中,哪些是多数市民最关心的?又有哪些会出现在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上和讨论中?

    “两会”开幕前,先让我们倾听。

    “两会”进行中,本报记者将带着市民的关切,寻找会上的共鸣声。

    ■关于医疗改革——

    李梅:看病便宜点、快点

    今年72岁的李梅是一名退休小学教师。十几年来,她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做做家务、到老年大学上课、参加退教协的文艺团体活动,因此身体一直很硬朗。

    但人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

    “最怕去医院,看病的人太多了。每次排1个小时的队是正常的,有时甚至排2个小时才能轮到。”李梅体会深切:“哪怕是看最普通的感冒,至少要耗一个上午。”

    其实,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水平比较高的全科医生,配齐常见病的药品、医疗设备,老百姓还是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

    李梅的老伴汪先生有高血压,一直服药控制。记者登门采访时,汪老正准备出门到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听到有关看病的话题,他也忍不住发表自己的感受。

    “现在社区医院都设立了慢性病方便门诊,不用挂号,直接就能开药,这对我们来说特别方便。但是,我对药价还是有一点想法的。”汪老直言不讳,就拿高血压患者经常吃的药“开富特”来说,大医院、社区医院、平价药房里卖出的价都不一样,“我专门比较过,同种规格的‘开富特’,大医院的价格最高,平价药房最低,两者的差价还很大。为什么走市场路线的平价药房卖得这么低呢?为什么医院里的药‘身价’一直居高不下?这应该是医疗卫生部门好好考虑的问题。”

    记者给老两口带去了一个好消息:今年1月1日起,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施行,到社区医院看病配药更便宜了。汪老说:“药价降不降、看病难不难,只要去看一次病就能体会到。镇江又是医改试点城市,希望每一次改革、每一项制度的实施,都能实实在在地惠及老百姓。”

    ■关于创业帮扶——

    张凯:门槛低一点,帮助多一点

    20多岁的张凯毕业已小半年。他希望靠自己的能力把创业和就业结合得更紧密些。

    小张去年考过一次公务员,参加过一两个事业单位的考试,也想过回学校考研究生,不过都没实现。如意的工作还没有找到,但总不能不做点事情来养活自己吧。

    逛了几家电玩店后,张凯从前的一个想法又回眼前:“我想开个小店,专门卖电玩。”

    不过,说是小店面,其实投资不小。

    小张计算了下,撇开房租等开支不算,货物准备上就要上十万元。“我不能开口跟家人要这么大一笔钱吧,但是这种店没有一定的规模也不行。”另想办法就要靠贷款了。小额创业贷款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但是在金额和对象方面,这扇门能不能更宽一点?相比小张的期望值,通常几万元的小额创业贷款还是低了一点。谈到抵押,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缺少固定的财产。“如果只是靠一份计划书加上个人的信用,能够贷款成功吗?”小张自认为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经验,能有一个了解程序的单位来起指导作用吗?或许这样更细节化的帮助能帮他少走不少弯路。

    “政府不是特别提倡创业么,我想在新一年实现这个愿望。只是对我这样没什么经验、财力的年轻人,创业的门槛要是能更低一些,提供的服务能更细致一点就好了。”小张说。

    ■关注住房改善——

    张冬娣:早点住进漂亮安置房

    张冬娣阿姨已经在江滨新村住了四五个月了。50平方米出头的房子,一家五口,三代人。

    这房子是租的。去年8月之前,他们一家住在长江路旁8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老房子拆迁后,一家人租房住到了江滨新村:房租900元。

    因为拆迁,张阿姨每月可以拿到700多元租房补贴,自己支付100多元。住的方式也很简单:一张用凳子加宽的床,儿子儿媳带着10岁的孩子睡,布帘子一拉,老两口睡在客厅。

    租住的生活是有些紧,但并不影响他们对草场湾附近拆迁安置房的热切期盼。

    “希望能够早点拿到新房的钥匙。”张阿姨说,新房子是全家的希望。照她的说法,靠家里的条件,自己换房子是很难的,而拆迁,满足了一家人旧换新、小换大的心愿。

    “新房子100多平方米,符合我们这种大家庭的需要。”实地考察过一些已经交付了的安置房的张阿姨,对新房要求可不低:“希望新小区楼间距能大一点,质量当然最关键,可不能马虎。还有,住进新小区,费用能低一点是最好。比如物业费的标准不能太高。”

    因为以后住的是高层建筑,挑房很关键。“拆迁时的政策是,早拆迁的住户将来可以优先挑房,实际操作时如能兑现,我们就更满意了。”张阿姨说。

    ■关于环境保护——

    陈祥泰:门前运河更美了

    “老镇江”陈祥泰对古运河有很深的感情。

    62年前,他在古运河畔出生,喝着古运河水长大。他见过大水泛滥的古运河,见过清水变臭水的古运河。近些年来,随着古运河整治和风光带建设,他也见证了古运河一天天变美。

    垂柳依依、绿树葱茏、鸟语花香、河水清波……这已不再是镇江风光宣传册中对古运河的描述,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我相信,今年起的三四年内,古运河还将变得更美。”陈祥泰说,随着双井路片区拆迁,“如意江南”项目的实施,古运河畔将再现“诗画江南”的景象。可以想见的是,今后,悠悠古运河将与石牌坊、马头墙、青砖黛瓦、水榭画舫有机融合成一幅江南胜景。

    古运河的改造只是镇江近年来城市变化的一个缩影。退休后闲暇时间充裕,陈祥泰还喜欢骑着自行车到处看看。“这几年,镇江城市变化太大了。城市框架拉开,新建项目陆续开工,每看一次,我的心情都很振奋。”不仅金山、焦山、北固山这样的“老景点”有了变化,市民还有了南山西入口、北部滨水区、滨江风光带等新去处。“可看、可玩的地方越来越多。”

    在陈祥泰看来,我们的城市在提供生活便利、闲暇休憩方面的功能更加完善了。

    ■关于出行压力——

    赵磊:开车出门少点堵车

    早出晚归,与车为伍,全市的哥的姐的生活写实。

    的哥赵磊,数千出租车从业者中的普通一员。成天和车、道路打交道,他的新年希望自然离不开本行——少吃点堵,多跑点客,挣些辛苦钱。

    “现在私家车上得特别猛,路上全是车。平时我营运的时候,经常出现跑个8块钱起步价的客,要在路上起步、刹车几十次,既耽误乘客时间,又影响我的收入。”说到堵路,赵磊一肚子苦水:“路堵,我们这些人心里更堵。”

    因为经年累月的在路上跑,赵磊亲眼看到了城市的变化,哪里开了新楼盘,哪里在修道路,他清清楚楚。然而,这样的新变化,也常常给他营运带来新困难:“一旦知道哪里修路,我就会主动绕开那段路,特别是到了上下班时,我们宁愿多跑点路也不想被堵在车流里。但是这样可能会给乘客带来时间和经济上的负担,如果乘客不同意,我们就不得不堵一回了。”

    另外一个造成堵车的原因,也是赵磊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道路上的违法情形,“电瓶车上快车道、横穿马路的行人和车辆、新手司机因为不熟悉情况随意变换车道,都是最可怕的事情。不发生事情也就算了,最多心里不愉快些,可一旦出了事,那就是大事。那就不是影响心情了,还会影响到几个家庭,甚至生命。”

    而对怎样才能少堵点,赵磊有自己的建议:“加大道路执法力度,不仅是对我们这些出租车和违停车辆,特别要对行驶中的车辆加强管理,还有对非机动车、行人的管理,也十分重要。毕竟道路状况不好,不是一种车辆类型的事,所有人都有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市区很多地方在大拆迁、大建设,我们最希望所有准备建的道路规划好一点、直一点、宽一点,管理好一点。也希望能根据现实情况,对一些路段进行分流管理,比如把一些变窄了的道路从原来的双向行驶改成单行道,或者对一些交通信号灯做点调整,让绿灯时的车辆通行速度再快点等等。”赵磊说:“要是今年有这方面的好措施实施,那肯定是我们出租车司机的福音。”

责任编辑:张驰川

(原标题:镇江新闻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