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创业,让城市充满希望 希望华章

大学生创业,最怕玩不转“游戏规则”

2010-01-22 00:26 来源:镇江新闻网 张驰川

        

   大学生创业园揭牌 

大学生创业种植的果园

大学生创业搞网站

    大学生创业,最怕玩不转“游戏规则” 文/实习生 韩锦雄 本报记者 王鹏程 图/陶春 马吉 王呈 凌锐 张斌

    近日,本报记者与江科大的数名大学生做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调查期间共发放200多份调查问卷,走访了近20名正在创业和计划创业的大学生。调查后发现,没有人际关系、不懂社会规则与缺乏资金是大学生们认为最大的创业难题。同时,大学生们还普遍反映了解创业知识的渠道过少,希望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课程。

    

    普遍观点:创业还是毕业后不得已的出路

    在回答“大学毕业后首选出路是什么”时,51.5%和38.3%的受访者选择了考研和找工作,将创业作为首选出路的大学生只有3.8%,还有其他学生把考公务员作为走出大学校门后的第一个职业。

    刚刚拿到江科大本科文凭的张建敏,在选择毕业出路时,思考再三还是决定考研。“早在去年就听说工作不好找,所以我想来想去,觉得只有考研一条路了。”为保证考研成功,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考研准备上,基本上没怎么参加招聘会。至于创业,他认为“那对于大学生来说太难了”。

    采访中,真正在大学期间就有创业计划、并在毕业后或毕业前付诸实施的大学生为数极少,多数受访者仍然认为“创业是不得已的出路”,只有在考研和工作无望时才会打创业的主意。今年刚从江大毕业的小刘正是这种状态。

    “我大学期间一直忙于各种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一般,考研根本不可能。”本以为凭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找个称心的工作不成问题,不曾想一连找了几个月都没有合适的职位。无奈之下,小刘才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年初做的是家教培训网站,计划是通过网站,让想做家教的大学生与想找家教老师的家长找到沟通的平台。”但运营两个多月,没有丝毫效益。现在,小刘又把创业目标转向了物流行业。不过,进入物流行业的难度仍然很大:一方面,小刘所学的并非物流专业;另一方面,动辄上百万的注册资金也是一大难题。至今,小刘还在创业的道路上左冲右突,不得要领。

    对创业,大学生们普遍表现出矛盾心态。一方面,多数受访的大学生不愿把创业作为首选出路;另一方面却又对创业充满期待。有近九成的受访者认同“大学生应该创业”的观点,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有过创业计划或萌生过创业的想法。更为重要的是,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普遍受到同学的赞赏和推崇。一位受访者说:在大学校园中,创业仍然是相当崇高的字眼。

    大学生们对创业的理解也颇为美好。“能使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能让生活更充实”、“能挑战自己的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能使自己成为主宰生活的强者”……在回答创业吸引力的问题时,多数大学生都给出了上述回答,在200多个受访者中,只有10人认为创业能够获得金钱和社会地位的满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是比较健康和理性的。”参与此次调查活动的江科大老师杜伟伟认为,“大学生有创业的热情,也有相对成熟的创业心态,如果能够好好引导,他们应该是最佳的创业群体之一。”

    特别难题:不懂社会“游戏规则”

    在阻碍创业的诸多因素中,缺乏资金和不懂社会规则得票数并列第一:在200多份调查问卷中,两者的票数都是80。更为有趣的是,在面对面交流中发现,大学生在资金和人际关系中做出唯一性选择时,不少人坚持认为人际关系更为重要。

    “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必须懂得各种社会游戏规则,必须有雄厚的人际关系。”即将硕士毕业的江科大学生耿涛认为,大学生最缺的就是人际关系,不懂社会上的各种潜在规则。耿涛计划硕士毕业后实施他的特禽养殖创业计划,为此,他甚至排出详细的时间表和实施方案。在提到创业困难时,耿涛说:“资金当然是个困难,但由于特禽养殖的前期投入不大,应该问题不是太大。我现在最苦恼的是不会与社会上各种角色的人打交道,也没有什么人际关系。”

    即将成为大三学生的潘跃健早在一年前就有了创业的想法。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最终选择的创业项目是加盟南京的一个兼职网站,成立这个连锁性网站的镇江站。这个兼职网站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兼职信息,然后收取一定的会费。“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一是因为资金投入不大,二是因为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大学生,与社会上的人群关联不大”。

    事实上,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多是面向本群体,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则是:对社会不够了解,选择面向大学生的项目,可以减少与社会接触的几率。

    一些大学老师和社会人士都认为,大学生把社会想得太复杂了,有些所谓的“社会规则”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根本就不深奥。虽然社会上的人际关系有别于大学校园,但一些基本的人际规则还是一样的,比如真诚、守信、不急功近利等。

    但更多的大学生还是认为,他们把社会想得太复杂主要原因是大学校园与社会“隔离”太深。一位大三的学生说,大学校园一直被称为“象牙塔”,为了避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因素侵入,绝大多数的大学都不太主动地融进社会,而多数家长也只关心学生的学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没有太多地注重社会生存技能的教育。正是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大学生看社会总觉得“深不可测”,而这种对社会规则的莫名恐慌,又会使大学生心理上觉得进入和融入社会相当困难,进而影响对创业的判断。因为,在多数大学生眼里,创业也就意味着深度接触社会,必须能够“玩转”各种社会规则。

    调查中,很多受访的大学生提出“增加社会实践时间”、“增加与社会群体接触机会”的建议。一位学医的大学生在调查中流露心声:“我就希望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与医生交流中,这样,不仅能提高临床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和职业心态。不至于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时,心理落差太大。”

    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增加与社会交流的机会,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迫切希望:创业教育列入大学课程

    此次调查还发现,八成以上的大学生不知道创办一个企业需要哪些手续,六成以上的受访者不知道大学生创业能够享受哪些优惠政策,接近九成的受访者是从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而不是从课堂上得到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信息。

    小张是江大的一名大三学生。今年初,几经努力,他开办了自己的网络公司,专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程序设计、网站维护、动画制作等。小张说:“创业之初,最繁琐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创办一个企业需要申报哪些手续,而学校里似乎也没有专门的讲座和咨询机构,为此跑了不少冤枉路,花了不少冤枉钱。”事实上,很多已经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都曾在企业创办中吃过不少苦头。

    在回答“您所在的高校已经开展哪些有关创业的工作”问题时,多数受访者给出的答案是:邀请创业典型讲述创业经历。而大学生们似乎并不满足于创业经历的介绍,在“您希望高校通过哪些方式开展创业教育”问题中,受访者给出的多为“设立创业指导机构提供服务”、“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主体”、“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等操作性更强的建议。

    市人才中心的相关人士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学生创业最大的障碍不在学生,而在教育者自己。诸如创业是能者所为,普通平民只能仰视不能接近;学生创业不是学校的事,等学生工作以后再创业,正是这些陈旧的观点阻碍了创业教育在大学的生根发芽。

    采访中,有大学生提出,大学应该编排相对完整的创业教材,将创业教育列入选修课程,高校应该主动与政府部门、社会群体联合搭建大学生创业帮扶平台,要将大学生的创业纳入高校的就业工程。

    也有专家指出,开展创业教育,还必须改变学生从学业到就业这种单一的成才模式,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宽松、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育人环境。如在学制和学籍管理方面,要建立一种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先完成学业再创业,或先创业再回来继续学业,甚至还可以既忙学业又搞创业。否则,仅凭学生的热情,很难形成学生自主创业的规模和气候。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鼓励大学生创业上已经做出了大胆尝试。今年,市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主要用于创业孵化基地开办补贴、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奖励、创业示范基地奖励等五个方面,补贴资金直接支付给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与此同时,我市还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搭建创业载体。

责任编辑:张驰川

(原标题:镇江新闻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