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创业,让城市充满希望 政策圆梦

工商多举措推动创业就业

2010-01-22 01:12 来源:镇江新闻网 张驰川

    工商多举措推动创业就业 许后鹏 张立华

    镇江新闻网讯

    昨天,大学生杨国超、黄明从镇江工商局京口分局拿到了营业执照,走上了充满希望的自主创业之路。

    “今年7月份,我们从大学信息化专业毕业后,找工作一直不顺利,于是决定自主创业。”杨国超拿着营业执照告诉记者,当了解到工商部门制定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后,感觉这就是一场“及时雨”。“他们开创的企业主要是利用网络、电话整合高校大学生的信息和大城市企业需求人才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储存和发布。”记者了解到,京口工商分局是第一次受理这样的申请,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也无可借鉴的登记事例,于是他们一方面向劳动人事部门咨询,一方面向省、市二级工商部门请示。

    经过多次咨询联系,京口工商分局按“政府规范性文件中对现代服务业的表述作为经营范围用语”的规定,为他们核定了经营范围;而为让他们尽快拿到执照,又按照简化手续优质服务的帮扶政策,帮助他们准备申请书、章程等部分材料;按照“实行创业主体直通车制度”,安排2人负责办理此事;按照“进一步提高创业主体准入服务效能”,提供向导服务,从查名、验资、签字、办照等工作流程一一指导;并实行大学生创业减免费用优惠政策,为他们减免了登记费。

    “法无禁止则自由。”镇江工商局局长刘海东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制定推动创业就业措施中充分诠释了这一理念,在准入领域、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分期到位、放宽企业名称、允许无形资产出资等方面制定宽松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如对一般性服务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一律由10万元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针对“自管房”不好办照而群众有经营的需求情况,对确需在内从事生产、经营、办公活动的市民,由房屋租赁管理办公室出具《自管房证明书》,作为允许作为经营场所的临时凭证。

    “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为解决生计,很多外出返乡人员选择了自主创业,但由于对政策和法规不了解,造成大量无照经营;有的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善,发展乏力。”据介绍,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镇江工商局及时制定了“开业风险提示”制度,从创业之初选择经营行业或场所时,即进行指导,避免盲目决策和选址而造成的投资损失。如对从事餐饮、娱乐、网吧等行业的,将相关法规政策、涉及的职能部门、联系方式制成友情提示卡,送给创业人员,引导其正确创业。

    “针对企业登记准入,我们推行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对简易登记事项实行‘审核合一’,减少审批环节,很多登记项目办理时间进一步缩短;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服务,与前置许可部门协调推进‘一表式’登记受理和网上并联审批,提高了办事效率。”

    (许后鹏 张立华)

责任编辑:张驰川

(原标题:镇江新闻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