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创业,让城市充满希望 创业风采

做好小食品经营大文章 体验记者:谢勇

2010-01-22 23:13 来源:镇江新闻网 张驰川

  

  做好小食品经营大文章

  体验对象:余忠彬 汇通食品经营部负责人。

  从一名普通的机修工,到一名基层的业务员,再到一家食品经营部的老板,余忠彬终于实现了自己创业的梦想。尽管生意不大,利润不高,但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依然为了未来辛勤地努力。余忠彬相信自己的事业会越来越红火。

  体验记者:谢勇

  体验时间:2009年7月-8月

  

  看到余忠彬的时候,他正在往厢式货车上装货,留着板寸,穿着一件灰色T恤,皮肤晒得黝黑。“我做小食品算是半路出家。”余忠彬告诉记者,“没想到在金融危机下,还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43岁的余忠彬原来是一名机械修理工,1992年从立新化工下岗后,曾四处打工。2000年开始,经朋友介绍,进入一家商贸公司从事食品批发、运输工作。“那时候,对食品完全外行。好在还年轻,又能吃苦,学呗,后来慢慢就熟悉了。”余忠彬说,他从2003年开始就想着要是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经营部就好了。

  今年年初,余忠彬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开始自己创业。“我是今年4月中旬拿到的营业执照。5月下旬在金山街道迎江路社区的帮助下,申请到了创业小额贷款,后来又买了二手的厢式货车,现在运输、装卸、经销都是一个人干。”眼下,他的“汇通食品”主要经营薯片、面包、饼干、饮料等。

  “我一般都到南京、常州的大型食品批发市场进货。”余忠彬认为,做生意首先要选好产品,他的薯片选择了“爱比利”、面包是“达利园”的、矿泉水主做的是“百岁山”……

  选择郊区市场经营小食品

  创业之初,余忠彬就把眼光投向了路途较远的郊区市场。谈到这一定位,他说:“市区食品市场竞争很激烈,不仅门槛高、费用多,也已相对饱和,我没有那个实力。”而在郊区,虽然利润少,但“需求挺大,而且资金周转也快……”

  早晨8点半,记者随着余忠彬从位于迎江路社区的食品经营部出发,当天他要为大港地区的一些商场和超市配送货物。出发前,他笑着对记者说:“最近天热,在外面跑会很辛苦的,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啊!”

  大约两小时车程,记者和余忠彬来到大港的世纪联华超市。余忠彬下车后,就开始卸货,他边搬边说:“小食品都不算重,主要是矿泉水。”记者仔细看了一下,他经销的“百岁山”是570ml装的,一箱有24瓶,算起来每箱的重量接近15公斤。不一会,余忠彬就搬了10多箱下来,然后又搬下了两箱“木糖醇”口香糖,再一一送进超市里。他一边帮着上架,一边笑着拜托售货员多推销自己的产品。办完了送货、结款手续,余忠彬又把车开到了附近的一家苏果超市,“我在大港有300多个供货点,每家进货的品种和时间都不相同,差不多隔一两天就要下来一次。”

  中午时分,余忠彬找了一家小吃店下了碗6元钱的面条。他笑着说:“我一般中午吃得很简单,面条或者盒饭,吃饱了就行。出来干活,不能太讲究。”

  最怕食品过期,担心资金压力

  “镇江郊区这些商场超市的经营者,人都不错,跟他们做生意特别要讲诚信。”余忠彬说,“配货要跟上,如果打两三次电话,都没及时送到位的话,下次人家也许就不找你了。”

  在港区的一家小超市,因为负责人不在,余忠彬卸下货后,请店员签收。他拿着送货单对记者说:“也有结不到款的时候,有时候是老板不在,有时候是柜面上钱不够。那就要把签过字的送货单保存好,下次送货时一起结账。”

  余忠彬介绍说,除了结款不及时外,做食品压款也比较厉害。由于食品都有保质期,特别是高温季节,如果某个代理的品种销售状况不理想,就会造成损耗。而这部分损失是要他自己承担的。“商场、超市为了避免发生纠纷,一般进场前都需要供货商提供几百上千元的押金。”他说,“之前做过这行,和一些商超的关系不错,有时商量一下,押金可以少一点。但这么多点加起来,对我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今年多亏了政府的小额资金贷款,生意才转得开些。”

  “合作的商场、超市差不多有近千家了,每天尽量按线路走,能多跑一点是一点,晚上回去还要把账记清楚。”余忠彬告诉记者,经过两三个月的摸索,加上之前的从业经验,他的经销网点遍布了丹徒新城、大港、谏壁、大路、姚桥、儒里、辛丰、三山等地,“算上油钱和其他费用,每天成本要达到180元左右。”

  不怕吃苦,

  希望公司规模能扩大

  跟余忠彬跑了几趟,记者发现,余忠彬的货车没有空调,特别是到了下午,在阳光的照射下,车厢内的温度估计超过了40℃。记者看到,他前后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浸透,时常遇到加油时,余忠彬就去冲洗一番,他笑笑说:“过了夏天就好了,这点苦不算什么……”记者发现他随车带着一只大茶杯,喝完了就到客户店里续点白开水,舍不得喝自带的矿泉水。

  聊起以后的发展,余忠彬表示,今年是他事业起步的重要一年,生意各方面开展得也还比较顺利,“我年纪也不小了,再过几年也不一定跑得动了,想快点有些积累,把公司规模扩大些,能雇一两个人帮忙就好了。”

  余忠彬说:“原来在家里既是仓库又是营业点,现在面临拆迁,支持镇江建设没话可说。但这段时间找过渡房挺费精力,要能放货又要能进货车,地方也不太好找。”他表示,自己的事业发展需要资金,今年申请的小额贷款可算帮了大忙。“明年拆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申请这项贷款,如果有关部门还能给一些扶持就好了……”

  

  记者感言

  辛苦,是记者跟随余忠彬采访期间最大的体会。

  没有一技之长,或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恐怕是很多下岗人员共同的遭遇。余忠彬下岗后,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积累、坚持……让他实现了创业的梦想。

  遭遇金融危机,不占“天时”,面临城建拆迁,恐失“地利”,诚信经营,从小做起,却赢来了“人和”。

  不怕吃苦,是记者听到余忠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下岗创业不容易,从起步的艰难,到前行的坎坷,不过,在余忠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找准一个目标,坚持一个方向,也许成功就在不远处招手!

责任编辑:张驰川

(原标题:镇江新闻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