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社会,杨路传递爱心火炬
回报社会,杨路传递爱心火炬 张碧云 时英
新闻提示:
2002年12月3日,本报长篇通讯《拾荒老太倾情育弃婴》在古城掀起了巨大的爱心浪潮,如今,当年的弃婴杨路已参加工作,她将当年社会捐助款中的2万元,转入“社会妈妈”专用基金账户,资助其他孩子完成学业。
随拾荒奶奶艰难度日的小杨路,在社会各方的帮助下,如今已长大成人,顺利完成学业,踏上工作岗位。社会的帮助让慈善的种子在杨路心田生根发芽。近日,杨路来到市妇联郑重表示,她要将当年社会资助她的善款剩余部分转入“社会妈妈”专用基金账户,使善款继续发挥扶贫济困的作用。
新闻回放
以拾荒为生的杨兆英老人十多年来执着地培养着一名从路边捡来的弃婴,后来老人不幸身患癌症。
2002年12月3日,本报长篇通讯《拾荒老太倾情育弃婴》,在古城镇江掀起了巨大的爱心浪潮,祖孙俩的遭遇牵动了无数市民的心。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各方捐款近7万元。此外,市民还捐赠了许多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民政部门为杨路办了低保,房管部门为她们解决了住房。杨兆英祖孙俩的生活得到了彻底改善。杨路当时就读的市二中为她减免了杂费。
为保证杨路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本报受杨兆英老人的委托,将她们手中积余捐款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委托市妇联保管(共计41744.43元),用于支付杨路今后的生活费用;另一部分委托市二中保管(近13000元),作为杨路的学习专项资金。两家单位都给杨路建立起专用资金账户,做到收支笔笔有记录。
杨路成长
2003年7月,杨路从市二中初中毕业,考入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系学习,市二中将杨路剩余专项资金(共计12888.50元)转入机电高职。2003年10月份,杨兆英老人因病去世,在市妇联、市民政局、市二中、市机电高职和本报的帮助下,杨路为奶奶办理了后事,随后住进了学校集体宿舍。
杨路在机电高职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专门有老师负责杨路的生活安排,同学们和许多家长知道杨路的身世后,都主动给予她帮助,不少家长还让孩子假期将杨路请回家,让她感受家庭温暖。市妇联领导将杨路当作自己的女儿,加强教育,热忱关心,使杨路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杨路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开朗了、活泼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众人的帮助,也使杨路懂得了感恩,她乐于助人,在杨路开支账目中,记者看到有好几笔是“捐款”。
传递爱心
去年,杨路在苏州一家工厂参加毕业实习,有不少同学吃不了苦而“逃”回了家,可杨路一直坚持了下来。
今年8月份,杨路在苏州参加了佳能(苏州)有限公司招聘,被顺利录取,正式踏上了工作岗位。9月份她第一次领到了800多元工资(单位负责缴纳“五金”),她特地回到镇江来到妇联和本报汇报自己的情况。
杨路表示,自己已经能够自食其力,她想把剩余的捐款捐给“社会妈妈”专用基金账户,让爱心的火炬传递下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杨路的学习费用还积余7557.23元,生活费用还积余29518.18元,共计积余37075.41元。考虑到杨路还需要继续学习,在征得杨路的同意下,本报和市妇联决定从剩余款中提出2万元转入“社会妈妈”专用基金账户,由杨路作为“社会妈妈”继续资助其他的孩子完成学业,剩余的17075.41元继续由市妇联保管,留作杨路的继续教育费用。
目前,杨路已在苏州报名参加了财会大专自学考试学习。
通讯员 张碧云 记者 时英
责任编辑:张驰川
(原标题:京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