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镇江社会妈妈互动平台 难忘时刻

各界共谋管护“留守儿童”之策

2010-05-05 01:15 来源:京江晚报 张驰川

本报“情系农村留守儿童”的系列报道引起读者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昨天,本报邀请各相关部门领导会聚报 

  

  本报“情系农村留守儿童”的系列报道引起读者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昨天,本报邀请各相关部门领导会聚报社,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谋划策,大家一致认为,应将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系统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关心解决——
    
    各界共谋管护“留守儿童”之策

  市关工委主任宋亚欣: 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

  晚报推出的“情系留守儿童”系列报道,我每篇都认真看,晚报对这个问题抓得非常及时、非常重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儿童随之增多。最近,句容市关工委对当地的留守儿童情况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反映,句容现有留守儿童11561人,占当地中小学生的16.3%,其中天王镇的留守儿童占该镇中小学生的比例高达40%。在留守儿童中,45.6%的孩子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50.3%的孩子由母亲一方照顾;4.1%的孩子由亲戚朋友照顾。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健康问题。“没有亲情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缺少亲情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变态,孤独、冷漠、性格内向、甚至有暴力倾向;二是学业的问题。缺少父母的督促,其他人对孩子管不住、教不好,相当一部分孩子成绩下降,旷课、逃学、沉湎于网吧、游戏室。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心与重视,应将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系统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关心解决。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会越来越多,隔代教育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将隔代教育作为新课题,句容已提出办好爷爷奶奶学校,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应将此作为试点,做专题研究。句容提出,学校要与家庭、社区加强联系,对留守孩子,老师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孩子们感到温暖。

  在留守儿童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关工委要发挥老同志的政治、经验、威望、亲情和时空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发挥独特的作用:配合教育部门抓好义务教育,不让孩子失学、辍学;办起各种形式的校外辅导站,占领校外教育阵地,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配合文化、工商等部门管好网吧、游戏机室,营造健康的文化市场。


  市妇联儿少部副部长张碧云: 着眼点线面亲情加友情

  市妇联副主席树世萍建议,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可着眼于点线面做文章。点:将此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框架内一并考虑,设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线:通过电话、网络、校校通、信息课、专家热线等,让孩子敞开心扉,接受心理辅导;面:方方面面都将留守儿童问题列入工作重点,全社会都来帮助这个群体。

  父母亲的亲情,小伙伴的友情,是留守儿童最可能缺失的,而这又是孩子成长中恰恰不能缺少的。

  父母亲情的缺失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因此我建议要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比如通过公益广告,让留守儿童知道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与不易;通过每月给父母发提醒短信,督促家长给孩子打电话、写信,主动关心子女。

  千万不能忽视友情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老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游离在小伙伴游戏之外的孩子,要教育全体学生主动关心帮助身边的留守小伙伴。市妇联将做好以下工作:

  1、多组织亲子活动,如组织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组织孩子去看望打工的父母等;

  2、与关工委合作,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做好隔代教育人的辅导工作,做好孩子的心理咨询;

  3、继续开展“社会妈妈”活动,通过社会热心人士弥补孩子亲情关爱的不足;

  4、村镇妇联组织将关注帮助留守儿童列入工作重点。


  团市委希望办主任顾文娟: 打破城乡教育“壁垒”

  今年上半年,团市委已经开展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现已被列入省级重点课题项目。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经济上并不存在太大问题,情感缺失问题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问题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失衡,大多数孩子表现为抑郁或攻击性强。目前,农民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农民工的子女作为农村的未来,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已经不是家庭的私事,更是整个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一方面,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失衡;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处于“次文化圈”,城市学校高昂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让农民工子女无法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打破这些“壁垒”,让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跟随父母一起进城。

  今后团市委会继续加大“希望工程”对留守儿童助学的力度;组织“生命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进行精神关爱;让心理健康咨询深入农村社区;对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人身伤害等行为进行追责也很有必要,团市委今后会对这一群体提供更多的法律帮助。


 

 丹徒区关工委主任姚瑞宽: 还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丹徒区已经建立校外辅导站184个,参与辅导的老模范、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战士850多人,常年辅导学生400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问题比较突出的上会镇,就设有22个辅导站。

  辅导站主要有几种形式:1、以荣炳吴金川校外辅导站为代表的家庭式辅导站,被大家称为“孩子的第二个家”。52岁的吴金川做过21年教师,2004年起,他筹资20多万元开办这个专门招收留守小学生的辅导站,一共招收98人次,吴老师和老伴负责照料孩子的食宿、课外辅导,每人每月仅收200元。两年来,站里的孩子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有17人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2、分片包干,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村里的文化人就近就便,对留守孩子进行定时定点的辅导。丹徒区的退休教师冯圣文开办了家庭活动室,村上的留守儿童可以随时去看报、借书,有时还在这里举办绘画、演奏等文体活动。高桥镇安丰村抗美援朝伤残军人赵荣华,利用起自家的房屋,节假日和双休日分批接来留守孩子做功课、讲故事、参观苗木基地、到敬老院等,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3、一名“五老”人员和几名学生结成对子辅导。上会丰城村老干部陈效宴书法好,靠近他家的5个留守孩子也喜欢书法,每周到陈老家接受两次辅导。

  关工委能做的事情毕竟有限,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市中级法院王成瑶: 父母爱缺失子女易失足

  多起案例表明,父母爱的缺失,会诱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三个发展趋势,第一是犯罪率明显提高;第二,青少年犯罪恶性事件剧增;第三,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从犯罪情况和诱因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性格因素。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理发育期与尚不成熟的心理“断乳期”,不稳定的情绪很容易造成孩子走向犯罪。第二,教育缺失。打工的父母离开孩子,孩子缺少了父母悉心的关怀和教育。第三,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农村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仅靠道德、义务的关爱还显得苍白,更多的是需要制度的健全,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


  市关爱心理咨询中心王新建: 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让打工的年轻父母回到农村暂时还不可能,也不现实。在当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得到关爱。

  当前,不少留守儿童已经出现了孤僻、内向、乃至反叛的性格特征,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就很有可能在他们长大成人后,非但不能成为社会积极生产力,也许就是一股社会的阻力。

  就我们关爱心理咨询中心而言,可对农村留守儿童免费进行心理咨询和矫正,同时,还可以开办心理咨询培训班,吸收基层农村教师、乡村校外辅导站工作人员参加,并给予一定的优惠,让更多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陪伴在留守儿童身边。


  丹徒区教育局张荣喜: 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

  教育部门早已注意到农村留守孩子出现的问题,丹徒区各级教育部门都对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不同层次的调查,并先后开展了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从学业等方面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应该说,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教育部门应承担更多的职责,但目前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今天听了各位的发言,非常不错,我将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带回去。

责任编辑:张驰川

(原标题:京江晚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