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从我做起,全民共创文明城 文明细节

公鸡喔喔叫 母鸡满地跑

2010-06-04 01:09 来源:镇江新闻网 于蕾

公鸡喔喔叫 母鸡满地跑 ——关注公共文明细节之一

 发布日期:09-09-10

  8月27日,本报刊出《“细节”行动将开展》的新闻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关注,不少读者给本报来电,提供线索。本报从今日起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陆续刊登记者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采写的“公共文明细节”新闻。“细节彰显城市文明”、细节决定创建工作成败,我们希望这组报道能给广大市民以提示、启迪,人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者按

  近日,记者沿着主干道进入江南新村小区,路两边有绿化带,但看不到花木扶疏,映入眼帘的是草棚鸡舍,公鸡喔喔叫,母鸡满地跑。在该小区26幢一楼前原来的花圃内,一群母鸡正在觅食。居民陈某告诉记者,他春天就开始养鸡,已吃掉公鸡12只,母鸡每天都在下蛋,白天养在院外“花园”,夜晚鸡宿院中。

  走在小区内,脚边时不时地有小鸡跟随,还有一窝窝的成年鸡奔逐吃菜。记者看到,这里一楼居民养鸡之风盛行,家中养一两只鸡的只能算是“小儿科”,而在该小区未封闭范围的楼幢间,圈养了一群、散养了一批的居民数不胜数。鸡一边吃一边拉,在水泥地上留下一摊摊鸡屎。街巷改造工程目前在该小区部分区域已完成,现已基本进入扫尾阶段,但小区保洁员说,现在工作比以往更难了,水泥路面比泥砂石路更容易看得见鸡屎,每天扫几遍,也不见干净。

  江南新村有居民给本报打来电话,10幢有人养鸡,每天五更即打鸣,鸡群又臭又脏,滋生蚊蝇,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走进江南新村10幢,记者看到一楼的居民基本从院子进出,有的院子接了间小披,有的院子用砖头木片垒起来,原本不大的空间看起来层层叠叠,零乱不堪。10幢一居民家的院子里,搭了间铁皮棚,她养的家禽数量不少,用渔网围着,共有二三十只,其中有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其余都是母鸡(见图 玉梅 摄)。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小时内,公鸡叫了五六次。

  这位居民的说法很轻松:“养鸡图个乐趣,一个人退休了,既不会打牌,又不会跳舞,养养鸡打发时间。”至于环境卫生,她说鸡圈养着,自己又勤于打扫,不会糟蹋环境。

  在和平路街办金山社区,工作人员说:“10幢的这个居民家养鸡多年,已多次上门做工作,每次都答应说再也不养了,但总不见行动。今年春天该户又买来小鸡,但是该找哪个部门来管,我们也搞不清。”

  可能是见多了不怪,江南新村内居民对不该养鸡的意识已经淡漠了。有的居民面对记者的采访,还反问记者:“养鸡要紧哪?”这位居民家中也养了一只鸡,说家里有点剩菜剩饭的,就给鸡吃。很多人则是跟风的,26幢一位居民说,如果人家都不养鸡的话,自己也不会养。

  一户居民的说法最能代表小区旁观者的心态:看到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虽不是大事,但也烦不了。还有人说,反正家住顶楼,闻不到臭味。

  记者 石玉梅

  ■ 记者感言

  养几只鸡,看起来是一件小事,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在农村,独门独院的,赶赶鸡,收收蛋,可以自得其乐,甚至还可以贴补家用,完全是件好事;但在城区,在大家集中居住的地方,养鸡人既侵占公共绿地,又影响到公共环境和他人的生活。当个人行为与公共利益冲突时,养鸡所获,就是蝇头小利,一味贪图小利,只能增加个人道德与修养上的污点。

  随着城市的扩大,许多人从村民变成了市民,但过去长期养成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漠视城市管理,就是给管理者出难题,养鸡的问题当然只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但是,对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如果没有管理的决心,没有力度,甚至不管不问,无异于默认与放纵,对小区卫生环境的达标,对邻里关系和睦,对创建文明城市都是一种伤害。

责任编辑:于蕾

(原标题:镇江新闻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