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两会与市民紧密相连
被邀看会感受鞭策
窗外,残晖将尽、华灯初上。政协大会闭幕,各界别的政协委员们已经陆续踏上归程。忙了三天的虾和华哥、阿呸、爱弥儿一样,都是“被邀请看会”的网友,但虾同时还是政协会议的工作人员,能接触更多的委员。
趴在电脑前,虽然周身酸乏,但委员们的讨论场景仍蒙太奇般在脑海里重叠:李瑞林委员认为,我市城市规划的超前意识仍显不够,要提档升级,建议先“群策”后“决策”。覃志刚、葛起能等委员建议,在新城建设之初就要有预见性,不能浪费公共资源,如“南城”生活小区建设要向高品位看齐,减少“五小”、噪音扰民等脏乱差问题……
虾每天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时刻关注着这座城市的每一点变化,希望她有更激情的今天和更美好的明天。虾也经常听到有些网友说,代表委员都是间接选举、推举的,不是“大官”就是“大老板”,我们都是“被代表”的。经过与他们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地接触,无论是在担任分组讨论记录期间,还是与熟悉的委员们闲聊时,虾所听到的,无不是对过去成绩的客观点评、对未来发展的殷切厚望和对“误笔败笔”的无情针砭。
(网友 小红虾)
网友“围观”两会
今天在碧榆园聆听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最深切的感受是理性分析、科学献策。
下午,政协委员就“社区服务和管理”、“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打造山水花园城市”这三个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分三组同时进行联组讨论。和很多市民一样,我对于镇江“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打造山水花园城市”建设蓝图最感兴趣。规划局史健洁副局长做了《山水花园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概要解读后,多位政协委员对于打造山水花园城市中镇江存在和面临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有分析,有观点,有建议……我突然觉得城市的科学发展,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同时也对政协委员们有了新认识,他们“很知识”、“很科学”。
我在关注两会的网帖中摘录了些委员发言讨论中的话语,冠之为“语录”:“城市建设不能到处抹水泥”、“镇江,你有拿得出手的经典精品建筑吗?”、“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尊重镇江的老百姓!”、“镇江,你不能狗屎满城”、“金山湖,蓝藻事件还是可能发生!”、“大树是长成的,不是栽成的”等等,委员们也发出呼吁,“山美水美人更得美”、“节假日,不开车去大市口,从自己做起,减少交通拥堵”。用网络化突出表现的话语显得有些“雷”,但事实上我试图通过吸引网民眼球对两会进行“围观”,拉近代表、委员和市民、网友间的距离。市民、网友热心关注着镇江的建设和发展,代表、委员也一样关注着这个城市的建设和未来。镇江的“十二五”蓝图,很美,很壮观,如果市民与代表、委员及政府共同给力,镇江的明天和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将不是蓝图,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网友 阿呸)
网友声音:
昨天,在本报开设的“两会QQ群”中,城市公交再次成为大家的热议话题。
网友“明目液”:三山何时能够通上公交?
网友“e°空间”:希望能够开通镇江主城区、丹徒新区至丹阳(句容、扬中)的公交特快专线(公交化运作),让镇江市辖区与镇江主城紧密相连。
两会回应:
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市政公用局局长陈可可亦建议,希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要以政府补贴为引导,鼓励多元化投资,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市民。
人大代表、市公交公司总经理陈昌华表示,在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完善现代化交通路网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已成为构筑现代化区域大交通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市将会构筑镇江主城至三个辖市城区半小时快速通道,全面提升通勤效率。并加强世业洲、江心洲、高桥、新民洲、扬中市等江中岛屿和江北交通薄弱区域的道路规划建设,实现一体化共同发展。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政府部门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相关调研和方案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也将在不久出台。(戴慧)
责任编辑:李斌
(原标题:京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