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民生

莴苣“销售危机”引发的思考

2011-05-03 17:25 来源:京江晚报 蔡婕妤

江心洲菜农销不出去的莴苣终于在4月30日基本卖完,一场“销售危机”总算度过。然而,“抢救莴苣”的过程中,也浮现出很多问题,值得人们冷静思考。明年的莴苣如果同样难卖该怎么办?相同的危机会不会出现在其他蔬菜上?如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

“运输费增高成本”困局如何破解?

其实,江心洲莴苣滞销除了因市民担心日本核泄漏影响而减少食用,以及南北气温异常导致的南北莴苣同时上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江心洲的莴苣不具备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而造成这一劣势的原因则是运输难带来的卖菜成本和种菜成本的双高。

当地农民刘大志说:“肥料、种子、农药,每一项农资产品运进岛,计算成本时都要加上过江心洲汽渡的费用。蔬菜外运的时候,汽渡费用同样增加了运输成本。如果是同样的售价,菜贩子不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因为成本高了。”

据丹徒区交通部门介绍,一吨蔬菜从江心洲运出去需要20元汽渡费。日益上涨的油费还没有计算在内。虽然在这次几乎是全社会总动员“抢救莴苣”的行动中,汽渡费用被临时停收,但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全国各地蔬菜运输都在开通“绿色通道”的时候,江心洲的“绿色通道”何时才能开通?

减少菜供中间环节成关键一环

当江心洲莴苣每500克降到0.1元上下时,市区万方超市最低售价是0.5元,而在农贸市场,一些摊主的开价在每500克1元到1.5元。这中间的差价是如何产生的?

一名菜贩说,为了保证新鲜,他们每天单次进菜量一般不大。批发商的供价在0.3元到0.4元之间。经过去叶、去根的损耗,他们再以1元的价格卖出去。“去掉损耗,人工、水电、摊位费,我们还要养家糊口,售价如果不翻倍的话就没有利润了。”

据了解,很多菜市场一个月的摊位管理费在千元以上。农批市场营运部经理韦作耕说,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农消对接”和“农超对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江心洲生态园区管委会主任朱峰表示,目前管委会正考虑在市区建设蔬菜直营点,减少中间环节,“这样,我们从农民手中收的价格可以高一点,超市面向市民所卖的价格也会低一点,双方得利。”

亟须提高农民市场风险与诚信意识

大老远从高资赶到江心洲买莴苣的农民经纪人胡高铁,最终没有把他载重30吨的大货车装满,因为在莴苣的价格和莴苣的标准上,他与当地的农民产生了分歧。结果,他只带走了8.7吨莴苣。

胡高铁说,去江心洲之前,他和当地的农民谈成的价格是每500克0.15元。但是,现场的情况出乎他的预料——当车上装了8.7吨莴苣后,对方提出要将价格涨到0.25元。“这样的话,我是要赔大本的。如果按0.15元收,加上运费,我还能保本,0.25元我实在收不起。”而这并不是个案。记者当天在汽渡采访时,多个农民经纪人说到了类似的情况。

“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很重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业合作社经纪人告诉记者,他们曾与当地农民签订了某蔬菜的收购协议,讲明了收购价格,并规定了保底价。“结果,在价格低的时候,他们会要求我们按保底价收购;而如果菜贩子的收购价高,他们就会转卖给菜贩子。我们却无能为力。”

此外,这位经纪人也表示,当地农民缺少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他们还是按老习惯种植,不愿意选择经济价值高但不熟悉的品种;今年什么卖得好明年就继续种,甚至还扩大规模。就比如莴苣,当地很多莴苣品种需要调整,而且种植规模也可以缩小,完全可以在合作社的指导下调整种植结构。”但他也担忧,如果农民的诚信意识不提高,合作社花了心血却可能要承受临时毁约带来的惨重损失。

目前,镇江市场上全年的蔬菜供应平均有55%来自外地。镇江还有在郊区继续扩大本地“菜园子”的计划。但是,菜价高的时候,一部分农民会把蔬菜销往外地市场,以获取更高利润,这就减弱了对当地菜价的平抑作用。(沙艳秋 徐贤礼)

 

 

责任编辑:蔡婕妤

(原标题:京江晚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