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张雅琴:群众心中的好支书 追忆张雅琴

完成组织重托 实现群众期盼

2011-05-20 19:47 来源:丹阳日报 费菲

完成组织重托  实现群众期盼

——记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领头雁”张雅琴

 

56岁的张雅琴,原是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2000年,她临“危”受命,担任了木桥村(金桥村的前身)党支部书记。这个全镇“知名”的负债村和上访村,自她上任不到9个年头,已经摇身变成了全市有名的小康村和文明村,年收入达500万元。在金桥村“跨越”发展的征程中,村书记张雅琴当属头号功臣。

 

抓集体经济:“苦瓜”变“金瓜”

 

新任伊始,张雅琴多次召开党员干部大会,组织群众代表座谈,深入调研、分析形势,提出了“优化投资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加大开发力度”的发展理念。她把启动村级工业园作为第一步,带领村干部跑银行、跑部门,甚至带头捐款。工业园成功盘活了450亩存量土地,建标准厂房300多间,仅此一项,村年租金收入就达180多万元。随后,在她的策划下,村里办起了园艺公司、外包装加工厂、物流中心等多项产业,村级经济“活”了。2004年,木桥村与八字桥村、闸桥村合并为金桥村,三个“苦瓜”“结”在了一起,她肩上的担子虽然重了,但信心却更足了。经过几年的努力,金桥村由当初负债20多万元发展到年收入500万元,综合实力排在了新桥镇9个行政村()的前列。

 

倡全民创业:“领富”成“共富”

 

几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为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张雅琴坚持带头干,先后创办了群艺广告公司、汽配加工厂、红樱桃大酒店。她还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动员先富能人投资办企业或开发特色农业。目前,全村11个“两委”委员都有自己的经济实体,80%的党员都有自己的致富项目。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创业,全村1200户,超过1/3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经济实体,做得最大的年销售达2亿多元。经济搞活了,村民就业渠道也就宽了,全村有劳动能力的基本上都有工作。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5400元。此外,为保证不让一户村民掉队,她还采用“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联户帮扶”等活动,帮助35户困难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

    

兴公共事业:“穷貌”换“新颜”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百姓。近年来,张雅琴从村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修桥铺路等基础设施做起,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一点、企业回报社会捐助一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筹集一点等途径,先后投入600余万元,修建了4座大桥,浇筑了村级道路4.5万平方米,安装了路灯45盏,修建了垃圾箱()80余只,绿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修建了3座排涝站,疏浚河道支沟3000余米。这两年,她将自己主要精力又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推进,一个总投资2800余万元,集“农民集中居住区、河岸风景区、人工湖区和生态农业区”等四大功能区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已初具规模,金桥村也成为了镇江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张雅琴任书记以来,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省十佳农村新女性、镇江市劳动模范、丹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但她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村民们都说:“没有张书记,哪有金桥村的今天?像这样的党员,我们信服。在我们老百姓心中,张书记就是党的形象。”张雅琴不仅为个人赢得了口碑,更给党赢得了口碑。

责任编辑:丹阳日报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丹阳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