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琴累倒了,告别了她奋斗10年的金桥村;但她却站立着,已成为村民心中的丰碑。10年间,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上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女村支书张雅琴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

" />
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张雅琴:群众心中的好支书 难忘雅琴

女村支书的10年治村路

2011-05-20 19:53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费菲

摘要:

  张雅琴累倒了,告别了她奋斗10年的金桥村;但她却站立着,已成为村民心中的丰碑。10年间,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上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女村支书张雅琴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

  

 
 

 

  女村支书张雅琴走了,半年多之后,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的村民,仍然有着揪心的痛。张雅琴累倒了,告别了她奋斗10年的金桥村;但她却站立着,已成为村民心中的丰碑。10年间,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上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女村支书张雅琴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我们需要张雅琴,因为只有像她这样的村干部更多一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才有希望。

  广大妇女,特别是广大女村干部,都应当以张雅琴为榜样,学习她千方百计为村民谋福祉,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习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妥善调解村里的各种矛盾;学习她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为了村民发展不谋一己私利。

  关于张雅琴,金桥村的村民们有句话,值得我们铭记——“群众有事找,不管何时何地,她从不推托;处理矛盾,不管何人何事,她从不损害群众利益。”

  这句话的潜台词,我们都能想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56岁的江苏省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女支书张雅琴勇挑重担,直面群众工作难题,10年间把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上访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深得村民爱戴。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去年9月27日张雅琴不幸去世,2000余名群众自发集体为她送灵,场面感人至深。

  “她走了半年了,我们仍然有揪心的痛”

  2011年2月,张雅琴因病去世已近半年。笔者走进金桥村,村民们对失去这位好支书仍然感到痛心不已。80岁的张和小老人说:“雅琴就是太苦太累才病倒的,她走了半年了,我们仍然有揪心的痛。”

  金桥村由3个贫困村合并而成,2000年全村负债2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元。当时,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紧张,上访不断。一些村民公开说:“这个村没救了,要不要这个村支部都无所谓!”

  “没人干,我来试试吧!”2000年7月,时任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张雅琴毅然回到生她养她的金桥村,挑起了村支书这副重担。10年间,她带领全村白手起家,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2010年,金桥村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集体收入超过5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两万元。

  笔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村民,提起张雅琴,大家都竖起大拇指:“雅琴书记有本事,但从不为自己捞钱。”“张书记讲原则,但处处为村民着想。”

  张雅琴病重住院期间,全村老幼纷纷前去看望。6名曾被张雅琴免职的村干部含泪送来鸡蛋和牛奶,几个曾谩骂过她的拆迁户也到病房看望。一名拆迁户流着泪偷偷给她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张雅琴”。

  2010年6月的一天,做完手术的张雅琴刚回到村里就被村民围住了,人越聚越多,大家含泪轻唱《祝你平安》为她祈福。同年9月29日,张雅琴出殡那天,2000多位村民自发赶来送灵。几百个花圈堆满了灵堂,个别村民情绪激动,场面几次失控。几位村民抱着她的骨灰一直哭:“村里的好日子才开始,你怎么舍得丢下我们一个人走!”

  “她搞发展,就是让全体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情乱、人心散的根源是穷。2000年7月1日,上任第一天的张雅琴就召开村支委扩大会,讨论确定把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张雅琴说:“只有集体强了,村民富了,党支部说话才有分量,为群众办事才有根基。”

  把一个偏僻的贫困村发展成一个富裕村,所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村里修桥铺路,没有资金,她带头捐款,四处化缘,受尽白眼;没有砖块,她带着村干部到周边的砖窑厂去拣不要钱的“边角料”。

  一直跟随张雅琴创业的金桥村副书记陈建芬,至今仍记得有一个下雪的冬天:造桥施工现场,为了赶进度,雅琴书记卷起裤腿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挑土方。在她的带动下,原本在岸边看热闹的几名村民,纷纷跟着村干部跳下河一起干……

  为筹集发展的启动资金,张雅琴不等不靠,利用自己熟悉农业经济的优势,成立村绿化工程队,队员不是村民,而是全体村干部。她和村干部四处揽活,换来了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

  类似这样发展村经济的“金点子”,张雅琴还想了很多。2000年,村委会的办公地点还没着落,张雅琴坚持优先建设一批门面房,鼓励村民发展三产服务业,村里的人气、商气很快旺了起来。2002年开始,她带领村班子建设村级工业园,共建设标准厂房3.2万平方米,仅租金每年收入近200万元,还解决了40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里富了,群众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全村90%的村民住上了楼房或别墅,村民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得病受灾等都有村集体补助。张雅琴还发动全村党员,多方筹措100余万元,结对帮助35个贫困户全部上了致富项目,脱贫在望。

  “雅琴带着大家搞发展,就是让全体村民过上好日子。”75岁的村民陆步升说:“她当村支书,不捞好处拼命干,累得自己一身病,这样的好干部哪里去找!”

  “她走路跌倒,也要为群众抓一把泥”

  金桥村的群众特别信任张雅琴。不管村里出现什么矛盾,只要张雅琴到场,总能迅速妥善解决。村民们说:“我们就认张雅琴这个人!”

  2006年,张雅琴看准机遇发展汽配物流产业,需占用几户村民土地,起初很多人不理解。当时闹得最厉害的拆迁户周美珍告诉记者,当初强烈反对其实也没有具体理由,就是感觉“干部搞开发,肯定是想捞钱,除了一点糊弄人的补偿款,老百姓没有什么好处”。

  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张雅琴先后和村民谈心、座谈50多次,不仅补偿到位,而且帮助解决失地农民的工作。被安排进入物流中心工作的周美珍,边干边学,在村里支持下搞起物流公司,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女老板。她说:“原来不理解雅琴书记,把她当仇人。现在看来,她是真心对老百姓好,是我们的恩人。”

  张雅琴在群众中的威信为什么这么高?村民的回答或许道出了其中奥秘:群众有事找,不管何时何地,她从不推托;处理矛盾,不管何人何事,她从不损害群众利益。一些村民形容张雅琴“即使走路跌倒,也要为群众抓一把泥”。

  病重期间,张雅琴请求丈夫陆荣华开车带她到村里转转。看到村里有些规划还没有落实,她坐立不安,她说,“再给我两年时间,金桥村的新农村建设真正上一个大台阶,我就放心了”。

  在张雅琴的遗物中,记者发现了厚厚一叠荣誉证书——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省“三八”红旗手、丹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张雅琴去世后,其感人事迹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江苏省委近日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张雅琴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11/3/21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中国妇女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