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建党90周年 入党那一天

赵亚夫

2011-06-21 18:50 来源:镇江日报 费菲

 

赵亚夫简历:  

  1941年4月出生,江苏常州人,1966年3月入党。1958年—1961年,宜兴农林学院农学专业学习;1961年-2001年,镇江农科所工作,先后任所长、党委书记;2001年—2004年,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4年离开领导岗位,任镇江市农科所研究员、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顾问。

  赵亚夫50年如一日,心系“三农”,为镇江及江苏省丘陵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70岁的老人,尽管腿有毛病,仍然要往田里跑。——这已经是习惯了,延续了50多年的习惯。

  回顾过往经历,这位在农民心中有着崇高威望的老人,认为自己总算没有愧对普通党员这个身份。

  “我的入党介绍人应该是雷锋。”雷锋1962年因公殉职,第二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当时22岁的赵亚夫看了多部电影、听了多场讲座后,开始了一场人生反思:雷锋22岁时已经对人民作出那么大贡献,得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褒奖。而自己也22岁,工作几年,仍然没有一点建树。自己学的农业科技,并没有改变太多农民的命运……

  1963年底,赵亚夫写了一篇《学习雷锋榜样的心得体会》,并在文尾第一次提出了入党申请。在日后的工作中,他总是抢重活、脏活去干,以雷锋为榜样,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64年,赵亚夫被分到镇江地区下辖的武进县横岭公社杨歧大队第四生产队,那里是镇江专区的样板生产队。“我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把先进的农业技术介绍给农民,同时,也向农民学习生产技能,学说农民语言,了解农民心理。”

  正是这两年多的基层经历,给赵亚夫日后工作提供了宝贵财富。“能得到农民的认可,很难。但一旦得到认可,农民兄弟就会把你当成自己的贴心人。”冬天,赵亚夫与农民一起拖河泥沤肥,那是一个重体力活,船上已经堆了满满一船河泥,人在上面本就很难立足,大风又来,赵亚夫一头栽倒在河泥上……

  浑身上下的泥巴,换来了农民的一致认可。“两年后坐船回镇江农科所时,村里很多人流着眼泪到河边送行。”多年来,赵亚夫给分到句容市天王镇戴庄的每一个村官都会讲这段经历。他说:“搞农业的,不懂农民语言,不知道农民想什么,怎么能做好工作?!搞农业的,不真诚地跟农民学习,怎能学到真本事?!”

  1966年3月10日,赵亚夫成了一名预备党员。“我把那天的日历撕下来,夹在日记本里,一直夹了好多年。”因文化大革命,一直到1968年,赵亚夫才转正。

  入党的过程,也是人生立志的过程。了解了农村真实的贫困状况后,赵亚夫相信农业技术能够实现农民的致富梦想,确信“选的这条路走对了”。随后,无论是16次远赴日本留学带回草莓苗、学习高效农业发展经验,还是退休后坚持到句容最穷的戴庄村做共同富裕、以农富农的实验,都是践行他的入党誓言。

  “还好,回顾这半个世纪的经历,总算没有辱没党员这个身份。”——尽管他的身份很多,但是“党员”身份,赵亚夫一直很看重。

  (记者 王鹏程)

  摄影 石小刚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镇江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