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色传奇——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
摘要: 6月11日,“红色足迹,辉煌传奇”苏南报道组一行在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领略了这一神奇的现象。
“嘟哒哒嘀嘀哒”……碑前放鞭炮,鞭炮响时,军号同时吹。6月11日,“红色足迹,辉煌传奇”苏南报道组一行在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领略了这一神奇的现象。“碑前放鞭炮,空中吹军号”——如今已经成为茅山上的一个红色传奇。
1997年除夕之夜,当地一位姓李的村民在碑前放鞭炮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神奇现象,放鞭炮形成的回声,不是鞭炮声,也不是其他声音,偏偏是军号声(准确说是铜管乐器发出的声音),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在“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正前方100米左右放鞭炮,军号声最为响亮,而在纪念碑侧面放,则几乎听不到军号声。为验证当地人的说法,报道组一行分别在纪念碑前、左右两侧分别安排记者检验,结果:纪念碑前约30米宽的中轴线上军号声最为明显,离中轴线两侧越远,军号声越发不清楚,偏离中轴线远的地方听到的是正常的鞭炮回响。
据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周再兴副馆长介绍,这一神奇的现象有多种传说版本,其中流行最广的是当地老百姓的“小号手显灵”说。当地老百姓都说,军号声来自一名小英雄。据茅山洪庙村里的老人回忆,1944年7月19日晚,新四军16旅第47团第二营4连130余人攻打茅山南镇街日伪军据点,新四军摧毁碉堡后,冲入据点,同日军展开白刃战。日军施放毒气,新四军4连连长吴炯指挥撤退时,不幸牺牲。22日午夜,新四军再次进攻,敌人负隅顽抗,久攻不下,两次强攻,双方伤亡七八十人,其中包括在战斗中牺牲年仅17岁的“小号手”——小王。洪庙村旁至今还保留着小英雄的墓。
纪念碑前左侧“小号手”塑像
“小英雄吹号”的说法在科学上无疑是站不住脚的。不过,尽管明知太牵强,当地群众仍然愿意相信是“新四军显灵”的说法。毕竟,当地老百姓对新四军有着很深的感情,抗日期间7000多江南新四军战士为了赶走侵略者而长眠于此。他们说,这军号声就是新四军烈士灵魂的豪气,鞭炮声似枪炮声,他们一听到枪炮声就在军号声的鼓舞下英勇杀敌。牵强的传说表达了茅山人民对新四军的深厚情感和对新四军烈士的缅怀之情。
与当地老百姓不同,专家则是从建筑、声学等领域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2006年,上海吉尼斯总部派专家考察后认为,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所在地“望母山”,处在大茅峰和二茅峰两座山峰之间,其地形恰好形成一个“喇叭口”状,军号声可能就是由纪念碑下燃放的鞭炮在山谷中的回声与纪念碑空体发出的共鸣作用而形成。鞭炮激发出的军号声,只能在纪念碑中轴线向左右各延展十几米范围内才能听见,超过这个范围不再能听见,可见军号声形成缘由与纪念碑所在地形有一定关系。今年3月下旬,上海吉尼斯总部又派出专家组现场验证和研究,4月3日作出验证结论。专家说解释说:由于塔碑采用了空心结构,当在纪念碑台阶下用单次声(如鞭炮、发令枪等)脉冲激发,声脉冲射到碑体时,产生了高次谐波共振,并且反射。碑体的反射声射到碑体下方的台阶上,再次形成音调的变化。由于每段台阶的坡度不同,因而从各段台阶反射回的音调发生变化,到达时间上也有所差别,形成了不同音符的连奏成军号声的效果;即使在中轴线上1公里以外的地方,仍可清晰听到所奏出的音符;所奏出的音符与“军号声”极为相似,不但与纪念碑建造地,抗日斗争中牺牲的“小号手”传说不谋而合,而且与纪念碑的主题相吻合,不愧为茅山的“红色传奇”。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