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往事勾沉

李立三:三个月的错误  检讨了三十年

2011-07-26 19:04 来源:京江晚报 宋君



  他是中国革命中一位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几十年忘我奋斗无人知晓,三个月的错误却结结实实检讨了三十多年。最初因为横冲直撞的性格被人称作“坦克车”;最终却像绑缚山崖任苍鹰一遍又一遍啄食的普罗米修斯。

    顺利组织安源罢工

  李立三革命之坚决与脾气之暴烈,尽人皆知。

  1920年初,李立三赴法国勤工俭学,别人不愿干的炉前翻砂工,他干,出大力流大汗。师傅是法共党员,21岁的李立三从师傅那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到学生运动和争取华工权利的斗争中,而且情绪激昂,感染力极强。

  提到反动势力,就喊:“推翻!打倒!杀掉!”因敢闯敢拼,留法学生送他个绰号叫“坦克”。

  1922年春节,李立三回家探亲。其父李镜蓉以为他刚刚从法国回到国内,便问:“你留学回来准备做什么事?”

  李立三答:“我要干共产!”

  李镜蓉不知道,此时他的儿子正在安源路矿发动工人大罢工。

  李立三用暴力回应暴力。罢工谈判最关键的阶段,路矿当局完成“草约”十三条后又想耍阴谋。李立三站起来说,“我们让步已最大,当局接受此条件就复工,否则我就离开矿区,听凭工人们自由行动。”路矿当局一听“自由行动”,想必就是暴动。矿长李寿铨在日记里说:“事急如此,设有暴动,千数百万之产业,即不能保……唯有姑订条件开工以息其风。”

  成功的安源煤矿大罢工使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1924年末中国共产党只有党员900人,其中安源煤矿的党员就达300人。

  李立三1926年又到武汉领导工人运动。在武汉,船工出身的向忠发只是名义领袖,实际主持工作的是李立三。当时人们说,只要向忠发、李立三一声令下,武汉三镇30万工人要进可进,要退可退。

    最早提出南昌起义

  李立三这员猛将对中国革命贡献绝不仅仅止于工人运动。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八一南昌起义,李立三绝不仅仅是个参加者,更是这一起义的最早提出者。

  大革命失败后,他坚决主张用革命暴力回击反革命暴力。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指示改组,陈独秀停职,鲍罗廷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五人组成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

  开始并没有南昌起义计划。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经九江撤退到上海。

  李立三到九江后,三下两下把筹划撤退的任务变成了组织武装起义。

  7月20日,他与谭平山、邓中夏等在九江举行会议,认为应该搞一个自己的独立的军事行动,“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二十军与我们一致,实行在南昌暴动,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两政府,建立新的政府来号召”。这是举行南昌起义的最早建议。

  中央指示未到,李立三照样行动。他7月24日下山后立即搞了第二次九江会议,决定叶、贺部队于28日以前集中南昌,28日晚举行暴动。然后再次电请中央从速指示,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局势最为黑暗、中国共产党人最为困难的日子。李立三在此时刻,决然提出并果断坚持南昌暴动,率先实践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对中国革命贡献巨大。

    “立三路线”脱离实际

  敢于一意孤行的李立三,后来却一意孤行出一个“立三路线”来。

  1928年冬到1930年秋,李立三成为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之一。他不同意毛泽东实施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广大农村根据地的做法。当时正值蒋、冯、阎展开中原大战,李立三认为“空前的世界大事变与世界大革命的时机,都已逼近到我们面前了”,中国革命已经到了一蹴而就的时刻。他一面部署中心城市武装暴动,一面重新编组全国红军,攻打大城市。

  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袭占长沙。土地革命战争中,这是工农红军攻下省会的唯一战例。

  占领长沙前,官兵们在岳阳缴获了几门野炮和山炮,全军上下除了彭德怀和一名朝鲜族干部武亭,竟然无人会用。结果只好由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和武亭亲自操炮。

  要总指挥亲自发炮的红军,也总算建立了自己的炮兵。有了炮兵的红军攻占长沙,不能不使中外震惊。

  震惊的副产品便是满天飞的流言。挨了李立三代表中央的批评的毛泽东和朱德,只有率领红一军团进攻南昌。他们在南昌周围示威而退,并未真正攻城,也误传成南昌被红军占领。

  真真假假的消息和压力掺和一起,极大地震动了蒋介石。

  就在李立三沉湎于“会师武汉,饮马长江”之时,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这位要求苏联停止五年计划准备支援中国的革命战争、要求外蒙古回归中国的李立三进行了快速而坚决的反击。在中共中央忙于清理“立三路线”之时,蒋介石开始了他的“围剿”。一发而不可收。

    老革命家胸怀坦荡

  1930年三个月的“立三路线”后,李立三被解除政治局委员职务调往莫斯科,一去就是15年。其中有两年时间甚至在“世界无产阶级红色堡垒”的监狱中度过,品尝了苏联内务部人员对囚禁者从不手软的肉刑。

  李立三讲,他在苏联期间“终日提心吊胆,谨小慎微,以免触怒,但还是不免经常受到斥责”。即使这样,他仍然努力为党工作。1935年初春,共产国际派他到靠近新疆的阿拉木图建立交通站,设法恢复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李立三到阿拉木图后,派两批人带上密电码回国,寻找长征后的红军,都失败了。最后派刘长胜带上李立三亲自编写的一套新的更难以破译的密码回国,终于在1936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按照李立三编的密码拍来的电报。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重新建立。

  1946年,李立三终于从苏联回到东北,化名李敏然。一些单位不知道他就是李立三,请他去讲党史,他就自己选择介绍“立三路线”的错误,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领导者个人的责任,讲完后场上一片称赞。也有人听了以后疑惑不解:“您怎么会知道犯错误的人心里想什么?”李敏然的回答令全场大吃一惊:“我就是李立三。”经过短暂的沉寂后,会场上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很多年以后还回忆说,听了那次课,才知道什么是老革命家的坦荡胸怀和自我批评精神。

  李立三这种坦荡带来的问题是:至今我们都知道他的错误在哪里,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他的功劳在何处。

  这是中国革命中一位极富悲剧色彩的人物。几十年忘我奋斗无人知晓,三个月的错误却结结实实检讨了三十多年。最初因为横冲直撞的性格被人称作“坦克车”;最终却像绑缚山崖任苍鹰一遍又一遍啄食的普罗米修斯。

  1967年6月22日,文化大革命炉火正红之际,李立三服用大量安眠药自尽。

       据《苦难辉煌》

 

责任编辑:宋君

(原标题:京江晚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