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往事勾沉

重温南丁格尔

2011-08-16 16:04 来源:京江晚报 宋君

摘要:她曾在日记中写下:不管什么时候,我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

     文/王宏甲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长逝。她留下遗言:“我死了,请你们把我葬在父母的身边。记住,千万不要举行热闹的葬礼,送葬的人只要两位就行了。知道吗?”奔波了一生,南丁格尔最后还是依恋到父母身边。或许,她觉得这是自己死后唯一能够做到的——作为女儿,去陪伴父母。

     她没有成为文学家或者音乐家。但她的一生,就是音乐就是诗。她提高了整个人类生命的安全和质量。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 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

  尚未出生,她就随父母去旅游。1820年5月12日,母亲在旅游途中把她生下来。那座城市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父亲就给她取名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她出生于英国望族,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读了许多文学名著。他们家有“恩珀蕾花园”和“茵幽别墅”两处家园,相当富丽,家园之外则满目贫穷。南丁格尔少时就极富同情心,似乎与这环境有关系。

  青年时她到巴黎大学读书,文学、数学、历史、哲学功课俱佳,还表现出音乐与绘画的才华。这些优越条件并不意味着她的未来就会是一马平川,选择一生的道路,仍然是一个青年不容易的大事。父母期望她在文学或音乐方面发展,不料她选择了要当个护士。她的志向与父母的愿望发生了尖锐冲突。

  那时,有钱人生病是把医生请到家里来看病的,极穷的人病了才到医院去。医院几乎是不幸、沦落、肮脏、混乱的代名词。在那里做护理的几乎都是缺少文化知识的粗陋年老妇女。在英国上流社会的观念中,在医院做护理是比在其他地方做清洁还要肮脏危险的工作。父母认为女儿的这个选择简直不可思议,姐姐也认为妹妹是有病了,这不单有损家族荣誉,还会把病菌带回家,危害全家。

  她不是不知护理这行当是多么被人瞧不起。当时医院里的病房多是大统房,病床挨着病床,墙壁与地板上的血迹和污渍随处可见,而且臭气熏人……南丁格尔忘不掉的记忆还有,她25岁那年秋天,家乡发生了一种传染病,当地牧师亲自去做护理病人的工作,南丁格尔也随牧师去护理病人。一天,她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妇女痛苦地死去,那女子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护理者给错了药。这件事使她深刻意识到:护理是需要医学知识的。

  她曾在日记中写下:不管什么时候,我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她还写下,她听到了上帝的声音,要她完成一个使命。


    ■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

  人生有这“使命”,就不是一般的理想了,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她了。1851年她已经31岁,毅然前往德国弗利德纳牧师主持的一个“机构”接受护理训练。这个机构拥有一所医院、一所育婴堂、一个孤儿院和一所培训女教师的学校。南丁格尔离开富裕的家园,住进了孤儿院内的一个小房间里。

  1852年她32岁了,还没有结婚,并且拒绝了他人的求婚。父母为此深深忧虑。父亲在她生日前夕小心翼翼地写信祝福她……她了解那信中深深的爱和含意,在32岁生日时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我的年龄的确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实上,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重获自由。我不幸的青春期已经过去,我并不多么留恋。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获得新生。”

  她坚定的使命意识终于感动了父亲,父亲表示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1853年她33岁,到巴黎“慈善事业修女会”考察护理组织和设施,回国后得到慈善委员会资助,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了一个护理所,首先对患病的妇女实施收留。她主张“任何妇女,不分信仰不分贫富,只要生病就可收留”。在这里,她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护理措施,比如病人拉铃召唤就出现在此。

  就在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第二年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在医疗条件极差、缺乏护理的状况下死去。南丁格尔就在这年带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

  “英军的战地医院原是土耳其的驻军营房,建筑简陋,设备奇缺,所有的走廊都开设成病房。这些走廊相加全长达4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床位不足,还有许多伤员就睡在地板上。卫生极差,通风不良,臭气四溢,环境极为恶劣。大批伤兵感染了痢疾与霍乱。南丁格尔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6个月后,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到2%。这奇迹般的护理效果,比一切炮火都更使前线受到震动。”

  战争期间,南丁格尔以彻底的人道精神为伤病员服务。她率领的护士团抢救了无数伤员,即使对那些已经无法挽回其生命的士兵,南丁格尔也为减轻他们的痛苦竭尽全力,许多士兵在她的怀抱中死去。

  黑暗的深夜,南丁格尔总是手持油灯巡视病房。她提灯的身影映在墙壁上,所过之处,伤兵们在床上挣扎着去亲吻她落在墙壁上的身影……你只要想一想,就会感动不已!一幅《壁影之吻》,那就是战争题材中最动人心魄的作品。

  “提灯护士”、“提灯女神”、“克里米亚的天使”,成为对南丁格尔永恒的赞誉。“白衣天使”也由此成为全世界对护士的尊称。



    ■ 为妇女创造了“护士”职业

  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到英国贫民区从事卫生、预防工作,还到印度开展同样的工作,心中回响的依然是那句话:不管什么时候,我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南丁格尔崇高的品格感动了英国各界人士,人们纷纷捐款建立了南丁格尔基金,以助她实现为众人服务的理想。其中,克里米亚的军人一天就捐助了九千英镑。

  1860年,南丁格尔用公众捐助的基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撰写的《护理笔记》、《医院笔记》、《健康护理与疾病护理》等许多著作成为教材,出版后被认为是“划时代的稀有著作”。的确,她使护理成为一门崭新的医学学科。南丁格尔是近代护理学的开创者,也是护理教育学的奠基人。1867年,英国人在伦敦滑铁卢广场建立了克里米亚纪念碑,并为南丁格尔铸造提灯铜像。后来,英国人还在10英镑纸币的背面印上南丁格尔的半身像,以使人们随时都能看到她。

  南丁格尔创办的护士学校开学时只有15名女子。她一生培养的护士共有1005人,她们遍布英国各大医院。这期间,欧美各国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相继成立,南丁格尔的学生多被聘请去开办护士学校。

  她成功地把护理工作从“污水般”的社会底层提升到受人尊敬的地位,她为妇女创造了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叫“护士”。

  瑞士慈善家吉恩·亨利·敦安在她的影响下,于1864年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1912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决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颁发奖章50枚,是对各国护士或有关志愿助手的国际最高荣誉奖。

  也在1912年,国际护士会 (ICN)倡议世界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以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著名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誓约》,成为医护人员就职的誓词。无论何时,读一读它,你都会感到灵魂经受洗礼。

  她终身未嫁。她生前的形象比她的铜像和英镑上的图像都更动人,有人曾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皙,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头上蒙一条柔软的长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把她白静的瓜子脸衬托得更为美丽。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的印象。”

责任编辑:宋君

(原标题:京江晚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