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解读“八项工程”

之一:实现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

——解析镇江“十二五”转型升级之路

2011-09-28 22:43

  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有一个关键点是镇江绕不过去的——转型升级。

  其实,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开始,镇江就已经在抢抓危中之机时,强调了转型升级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意义,并逐步付诸各个经济实体的具体运作中。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就转型升级进行更为系统的脉络梳理和研究,也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

  但在今年刚刚闭幕的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要求,结合镇江实际,下发了镇江实施“八项工程”的具体意见。其中,转型升级工程名列首位,系统诠释和全面描绘了镇江转型升级之路。

  镇江将如何转型升级?镇江计划转成什么“型”,升到哪个“级”?转型升级又将对镇江带来何种深刻变化?

  记者近日采访了镇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朱云峰,他全程参与并负责牵头起草了《关于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的意见》。

实施转型升级的意义

  “转型升级工程是省委提出的八项工程之一,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确保我市‘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朱云峰开宗明义,道出实施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意义。

  到去年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8亿元,这意味着我市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节点。

  “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层次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需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让经济发展始终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作为一个经济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朱云峰并不讳言转型升级之于镇江的迫切:“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市产业发展确实存在着过多地依赖资源、消耗能源较高的情况,三次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产业发展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辩证地看,这些问题恰恰是镇江加紧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的动力和空间。”

镇江转型升级的目标

  镇江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什么?朱云峰借用党代会报告上的一个关键词作总括——产业发达城市。

  对此,出台的《意见》也有相关表述,建设产业发达城市就是要推进产业现代化,这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根基。要实现产业发达城市的目标,关键是要通过转型升级工程的实施,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引领、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结合《意见》,朱云峰介绍说,从具体目标看,我们通过研究设计,建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体系,设定了“综合实力、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四大类共15项指标,“其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提法,就是要让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的‘二三一’转向‘三二一’,同时要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创新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绿色化水平”。

  这个看似只是排序的字面调整,内里却蕴含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这场革命,可以被细化为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制造业整体升级、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经济发展低碳绿色等六大行动“战役”。朱云峰觉得,在现在的基础上,只要能以战必胜的姿态去打好这些“战役”,“产业发达城市不是一句空话和口号,而是完全能够实现的目标”。

新兴产业是重要引领

  记者注意到,《意见》将新兴产业发展作为第一块进行阐述。对此,朱云峰认为,新兴产业,是推进镇江转型升级工程的重要引领。

  朱云峰说,新兴产业是代表当前科技前沿,面向未来市场的朝阳产业。自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分别以“结构调整定输赢”、“产业兴则镇江兴”、“加快实现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为主题,在全市上下先后进行了三次的全面动员和部署,全市也建立了由市分管领导挂帅、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健全完善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和分析机制,成立了五大新兴产业行业协会,加强指导和服务。

  同时还出台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并明确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以及智能电网、物联网、医药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5+X”体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销售5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

  结合《意见》,朱云峰扼要地解释了镇江新兴产业发展的总路径:始终坚持以新兴产业的“规模化”为核心,采取一切手段推进新兴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实施科技驱动、人才领航战略,逐步将新兴产业发展由“投入推动”向“科技驱动”转变,保证高层次领军人才的不断引入;加速产业集聚、要素集聚、政策集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最优政策和扶持条件,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目标考核机制、统计分析机制、协调服务机制,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在明确以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同时,《意见》也明确了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要求:传统产业高端发展、品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多元发展,进一步巩固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等。

  朱云峰说:去年底我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0%,通过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到2015年,服务业要占GDP的比重达到48%以上,年均提高近2个百分点。

  作为支撑,我市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服务外包五个与制造业密切关联、相互促进的服务业态,以壮大生产服务业的规模;重点发展高端商贸业、现代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满足民生需求的服务业态,丰富和完善“山水花园城市”产业内涵,以提升生活服务业层次;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商务商贸、科技信息、文化旅游以及产品交易市场等五类集聚空间,以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到2015年,力争培育10个以上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个左右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转型升级是“全民工程”

  不能否认,转型升级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不会是“形象工程”,也不单单是“产业工程”,更不可能是“官员工程”,转型升级的最终效果,看似是数字能否兑现,其实是一项“全民工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

  “整个转型升级中,是不可能有独立于体系之外的个体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敢于破除传统观念,以创新理念塑造创新精神,自觉用新视野、新触觉审视产业发展,摒弃拼资源、拼消耗、拼速度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比创新、比效率、比节约的集约型发展模式。企业家要勇于破除故步自封、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主动研究未来市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转型、产品转型以占领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加上全社会勤劳和智慧,塑造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朱云峰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