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文宗阁复建 文宗阁的前世今生

再现皇家藏书楼的万千气象

——走进复建后的文宗阁

2011-10-27 21:57 来源:镇江日报 费菲

  进入金山风景区大门,绕过江天禅寺,再经过一条几十米长的幽幽小道,便是一座崭新的小拱桥,而桥的另一边就是让复建落成的文宗阁,这座曾经气象万千的皇家藏书楼,又一次安静地立于金山脚下。

  据了解,10月26日文宗阁将正式“开阁”,向游人免费开放,阁内收藏《四库全书》等重要古代典籍的影印本,此外曾藏于伯先公园绍宗藏书楼的部分古籍,也将移至文宗阁,供游人阅览。前日,记者走进了这座镇江的“文化殿堂”,先睹为快。

 文宗书香,金山脚下重续悠久文脉

  “书赖名山藏,山因古书觏。”镇江灵山秀水的自然环境与博大精深的人文底蕴,融合成镇江极具个性的启人遐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这为建造文宗阁和庋藏《四库全书》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镇江的文宗阁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原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承德行宫的文津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被世人称为七阁。其中镇江的文宗阁首罹兵燹,阁书俱焚。

  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文宗阁由两淮盐政出资兴建,在“南三阁”中最早建成,毁于咸丰三年(1853年),经嘉庆、道光两朝,历时75载。其样式与扬州的文汇阁、杭州的文澜阁以及“北四阁”类似,外观重檐两层,内部结构三层,中层藏书的底檐全部遮挡,防止阳光直射。新编《金山志》载:“在山南行宫左乾隆四十七年钦定四库全书成。高宗纯皇帝特颁三部于江浙两省。以一部藏金山,先于四十四年敕建文宗阁以备存储。四十九年圣驾南巡。復谕令士子愿读其中秘书者,就阁抄写。”《两淮盐法志》记载,文宗阁仿照范氏天一阁模式,坐北朝南,隔庭院有门楼三间与阁相对,两侧有廊楼各十间,将阁连成四合院形式。

  根据专家考证,当初的文宗阁建于四面环水的金山,遗址在江天禅寺东南,原妙高台南麓,即现在的慈舟纪念馆一带。当时的金山四面江水环绕,文宗阁坐北朝南。庭院有门楼三间与阁相对,两侧有廊楼各十间,将阁连成四合院形式。阁前银涛雪浪,气势磅礴,阁后山崖陡峭,峰巅浩伏。阁内瑶版玉韬,千箱万帙,藏书甚富,是镇江历史上第一座图书馆。乾隆皇帝应督造该工程的盐运史呈请赐名“文宗阁”,并亲笔御书“文宗阁”和“江山永秀”的匾额,悬挂阁中。

  文宗阁被毁后,镇江文化界人士就曾多方奔走,呼吁复建文宗阁。在伯先公园建藏书楼,取名“绍宗”,即有继承光复文宗阁的意思,当时康有为等著名人士捐赠手稿等很多珍贵资料。此后,几代镇江人都为恢复文宗阁进行着不懈的努力。2009年,镇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复建文宗阁,最终选址于金山寺东侧的湖中小岛上,消息传出后,很多镇江人奔走相告,拿出自家的藏书捐献给文宗阁,其中不乏孤本、善本。历时近两年的建设,文宗阁终于再次“面世”,并将于10月26日正式“开阁”。市园林局副局长余雷感叹:“文宗阁的复建,可谓是实现了镇江文化界的多年夙愿。”

  庭院阁楼,打造人文园林新景观

  余雷告诉记者,由于文宗阁原址场地局促,在对金山公园整体环境综合考量后,这次重建的文宗阁位于原址东侧不远处。重建的文宗阁占地约934㎡,建筑总面积1286㎡,其中文宗阁673㎡,御座房76.2㎡,门厅68.25㎡,廊、亭总面积468.55㎡。工程于2009年11月5日开工建设,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目前已全部完工。

  “重建的文宗阁由杭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方案,市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具体实施。”余雷说,复建文宗阁为“三山”景区整治改造项目之一,极大丰富了金山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力地彰显了古城镇江的地方历史文化。目前,建筑景观、庭院假山叠石与植物配置、室内装饰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室内陈设布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一座承袭历史旧观又体现江南古典园林意境的皇家藏书楼“文宗阁”终于又将蔚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走进文宗阁,记者看到,墨绿的楹栏,水磨的砖墙,琉璃的屋顶,浓浓的书卷气,仿佛浸透在每一个方寸之间,远离城市喧哗。

  文宗阁整组建筑坐北朝南,主轴线上自南到北依次分布门厅、假山、御座房、庭院及文宗阁。门厅、御座房、藏书楼等建筑沿中轴线由底到高对称布局,两侧围墙、回廊、廊亭等因势均衡布局,形成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围合又不完全围合的景观院落空间。其中门厅面宽三间,进深两间,两侧设厢房;御座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文宗阁位于最北端,是建筑群的主体,阁仿照宁波天一阁,平面采用面宽六间,进深五间,二层楼重檐硬山造,因二层中有一夹层,所以实际上三层楼面可供藏书,这种布局形式主要取自堪兴学上“上通为一,下分六间”之说,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

  同时,又巧于因借,把原有的十多棵香樟、银杏、女贞、紫薇、罗汉松等大树巧妙地布局于建筑院落的内外左右。阁前庭院中布置一块高四到五米的景观石,院落周边配置500余吨假山石,形成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假山树槽,并在假山石树槽中种植海棠、红枫、白玉兰、五针松、樱花、桂花、紫薇等名贵花木,临水依围墙成片栽植竹。

  通过巧妙的组织,各种构园要素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整个建筑群落由南向北依次递进增高,左右穿插以廊亭,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跃然眼前——内外空间交融通透,亭阁回廊左右辉映,慈寿塔影高耸入院,湖中画舫清风入怀,形成了建筑精巧、奇石玲珑、古树参天、花木繁茂、小桥顾盼、水波荡漾的具有浓浓书卷气息的人文园林新景观。

  细节雕刻,过眼之处皆有文化厚度

  复建后的文宗阁规制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外观为水磨丝缝砖墙,因为清宫惯例的朱红色火气十足,当初在建藏书楼时被易为了沉静无华的灰色;廊柱和窗槛等则为绿色;屋面为黑琉璃瓦硬山式屋顶。漫步文宗阁中,除了沉醉书香,设计者与建设者们的用心雕刻,让你过眼之处皆有细细品味的文化厚度。

  “因为藏书楼最忌讳火,因此红色不能随便使用,而在五行中,绿色代表了‘水’,我们仅仅为了廊柱和窗槛的绿漆,就费尽了周折。”市园林局风景处处长蔡明豪告诉记者,为了文宗阁的整体效果,建设中采用的全是“国漆”,而这种绿色“国漆”配方早已失传,因此在施工中,总工程师查阅了大量古籍,跑遍了大江南北,终于觅得配方,并专门从苏州请来漆工施工。而为了让木头不遭油彩侵蚀,文宗阁木建筑上的彩画绘制全部使用“一麻五灰”,以提高木头的防腐能力。

  复建的文宗阁建筑群中,御座房和文宗阁的屋檐上都设计了古代神话人物造型,主要是参考江南藏书阁唯一仅存的杭州文澜阁。屋檐上的古代神话人物造型为传说中的“四大天王”。御座房为单檐建筑,在4个屋檐角上各有1个天王;文宗阁为重檐建筑,在屋檐每边上下各有一个天王,在正面和反面4个天王各为一套“四大天王”,共有8个天王。“四大天王”在古建筑中起到镇宅、驱鬼保平安,风调雨顺的寓意,主要寓意有两层:一是“四大天王”为天将,能镇宅、驱鬼;二是“四大天王”手中各有一个物件,剑、琵琶、伞、蛇。因舞剑有风,所以剑寓意“风”;谈琵琶需要调子,所以寓意“调”;伞是和雨有关的,所以寓意“雨”;蛇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所以寓意“顺”,加起来就是风调雨顺。

  “现在文宗阁每个建筑的屋脊上都有鱼龙纹。”蔡明豪告诉记者,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而传说龙生九子之老八,又名鸱尾或鸱吻,是鱼形的龙,因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有灭火消灾之意。

  此外,文宗阁在建设时还保留了大量原来的古树,其中香樟1棵,树龄约为150年左右;银杏5棵,树龄约为100年左右;木瓜2棵,树龄约为80年左右。而在建设时,金山风景区内7棵树龄约为35年左右的香樟,以及6棵树龄约为30年左右的女贞,也被保留在复建后的文宗阁内。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镇江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