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龙年第一天,喜迎龙宝宝诞生
今又龙年,生个龙宝宝自然也成为很多家庭的期盼。市区首个龙宝宝诞生谁家?除夕之夜,记者密切关注各家医院动向,循线追踪迎接龙宝宝的诞生。据不完全统计,龙年第一天,从零点到12点,市区共诞生了9个龙宝宝。
循线追踪迎宝宝
21日,记者就在市区4家医院布下信息源,分别是市一院、江大附属医院、市四院、京口医院。除夕21点,综合各路信息后得知,市一院产房有1位孕妇待产;市四院产房已空,先前2位孕妇已生产完毕离开;市京口医院当天没有待产妇。而从江大附属医院传来信息,产房很忙,有4位产妇待产,首个龙宝宝极有可能在此诞生。由此记者决定,前往江大附院守候。
21点30分,街头焰火满天、鞭炮鸣响。江大附院产房却是另一派繁忙。记者想换装进入产房采访,没有被批准。当班的曹晓霞副主任解释说,医院产房实行家属陪护制,因为涉及产妇隐私,没有家属的同意,除医生外,其他人不得进入。记者只能在产房外守候,试着参与家属谈论的话题,试着劝慰他们放松紧张的心情,帮助出主意鼓励产妇。尽管等候的家属心情焦躁,但在记者的努力下,他们慢慢地接受了记者,并有了基本的信任。
小龙女捷足先登
21点多,生了2个,22点多又生了1个。“今天我们已经接生了8个孩子了。”主管护师董婷忙里偷闲地告诉记者。
此时,产房里只剩下一个孕妇在待产了。产房外等候的全是这位产妇的家属。不断抺着眼泪的产妇母亲告诉记者,产妇叫王莹莹,今年26岁,20日入院,已经痛了两天两夜了,当天下午4点多钟进的产房,6个小时过去了,宫口才开了3指,看着女儿疼得死去活来,母亲急得直掉眼泪。这时,莹莹的丈夫小程从陪护室出来,建议剖腹产。几位长辈紧急磋商,关键是征求医生意见,当班的李晓莉主治医师和曹晓霞副主任都认为产妇目前的宫缩很好,自然分娩的条件也很好,为了孩子更健康,也为了产妇很好恢复,不建议剖腹产。但产妇经过长时间疼痛,已失去信心和耐心,几位长辈急得不知如何劝说。
见此情况,记者自荐为产妇做心理疏导,得到家属首肯。进入待产室,记者向莹莹说明身份,鼓励她为了孩子加油。莹莹又重新打起精神,坚强地点了点头。阵痛连续不断的袭来,记者的手和莹莹紧紧握在一起,为她鼓劲加油。
初一凌晨1点多钟,记者接到四院来电,除夕22点多钟,23岁的孕妇周骏进入四院产房待产,大年初一零点58分,小龙女顺利诞生。这个小龙女起步迟,发力早,捷足先登,当之无愧成为市区首位龙宝宝(见图 王呈 摄)。
小龙子姗姗来迟
1点半钟,助产师窦秀华再次为莹莹检查宫口开启情况,大家都盼着能有进展,没想到宫口依旧。“我要剖腹,赶紧的,我一刻也不要等了……”莹莹要求道。“准备手术!”征得家属同意后,医生紧急进入手术准备。
23日凌晨2点05分,在进入产房整整10个小时后,莹莹被推进了手术室。家属和记者一同把莹莹送到手术室门口。“我很想自己把孩子生下来,我真的尽力了,请原谅!”莹莹喃喃地说。
手术室门外一片宁静,所有的人都静静地坐着,默默地等待着。
手术室里终于传来母子平安的消息,2点46分,莹莹的小龙子终于降临人间,体重3.5千克,他也成为市区出生的首个小龙子(见图 王呈 摄)。
等在外面的所有人心头的石头落地了,大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互祝贺着。记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美石龙手带作为龙宝宝的见面礼,交到小程手中。“我们会作为纪念永远将它收藏。”孩子的父亲和爷爷激动地说。
昨天下午,记者带着小小的见面礼特地来到市四院妇产科,看望市区首个诞生的小龙女。可爱的小龙女安静地睡在小婴儿床上。孩子的母亲周骏和外婆高兴地说,这孩子生得顺利,还成了首个龙宝宝,太幸运了。
记者昨天从市区几家医院了解到,从初一零点至12点,市区共诞生了9个龙宝宝(5女4男),其中市一院诞生了2个小龙女,其中1个为剖腹产;江大附属医院诞生了2个小龙子、1个小龙女,全部为剖腹产;市四院诞生了2个小龙子,2个小龙女,其中2个为剖腹产。
文/本报副总编辑 时英
责任编辑:蔡婕妤
(原标题:京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