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新春走基层 头条图片

幸福温暖洋溢在平昌“新居民”脸上

2012-02-02 22:34 来源:镇江日报 费菲

  什么是幸福?

  每个人的见解不同,但有一些元素可以肯定——

  ◆幸福是具体的,点点滴滴就在我们身边。

  对于韦岗村的村民来说,能喝上甘甜的自来水,无疑是幸福的;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微小而绵长的幸福,看似平淡,却最真实、最珍贵。

  ◆幸福是可以体验的,可以让更多人分享。

  越来越多的“暴走族”在“走读”城市。他们关注健康,关注镇江,与自然融合……这样的幸福体验,亟待分享。

  ◆幸福是需要传递的,因为许多烦恼来自误解与误判。

  “群众幸福我们才能快乐”,这样的幸福观,因为“@”(关注),因为网络问政,因为民意通达而确立。    

  ◆幸福更要靠劳动来创造。创造的过程,最能体会幸福。

  花山湾饺子铺老板,靠双手打拼出好日子。事实上,对所有人来说,幸福就是累并快乐甚至痛并快乐着。

  ……    

  龙年新春,本报记者走进农村、企业、社区……感受普通百姓的点滴幸福,记录“幸福镇江”的片断故事。

  本报记者 王红卫 姜萍 张兆勇 吴悠 钱华明

  龙年除夕,清晨。

  雪后的韦岗村,气温零下5℃,但家家户户院门早已大开,主妇们正在忙年,“哗哗”的水声响个不停,隐隐约约的说笑声在田间回荡。

  “盼了多少年了,今年再不用为水发愁,能过上舒坦的春节了!”信义一组组长赵明和爽朗地笑道。他领着记者走进自家灶间,水龙头正“哗哗”地“喷”水。老赵的妻子接了一桶水,往地上的大盆中倒,盆里堆着青菜和白菜。“你闻闻!这自来水有很好闻的水香味!井水、塘水就没这个味!”她指着水龙头说。“水又不是花,哪来什么香味!再说,闻味道不如喝着舒服,这水有甜味!大家说是不是啊?”老赵一边说,一边往门外看。院里不知何时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乡亲,众人异口同声:“对!”

  图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镇江日报社社长王红卫(左一)带领记者在韦岗村采访。 纪晨  摄

  忆苦思甜 “甜水”更甜

  同行的润州区韦岗街道主任匡淑平说,由于地处老区和山区,韦岗村纳入城市供水网的难度较大。以前,村民们靠打井、取塘水和矿井水度日。喝上“镇江甜水”——自来水,一直是韦岗人的梦想。去年12月30日,信义一组、二组的十多户村民率先通上了市区的自来水;除夕时,全村已有90户用上了自来水。“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中,有‘城市化’和‘群众对建设成果满意度’等指标,‘甜水’流到韦岗百姓的心田里,这是最大的民心工程!”

  “来,我带你们去忆苦思甜。”在赵明和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院角一处小房内。房里只有一眼加盖的井,一个人力抽水机的管子伸到井里。赵明和说,十多年前打这口井时,光现钱就花了他2000多块,还没算要还的东家、西家的“人情债”。井打好了,出水并不十分“清爽”,但就这样,平时用水还是紧巴巴的;一到天旱时,连“浑水”都不够用,只好到几百米外的塘里挑水,不过那时的塘水也是又混又脏!“有了自来水,这下就不愁了。”

  “甜水”健康 村民放心

  “那些地势高的人家,现在就更享福了!”赵明和带我们走上一处高坡。村民朱逸新笑嘻嘻地站在自家新建的“小洋楼”前,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进了大院,一个两米多高、直径约1.5米的白色塑料大罐最惹眼。“我不多说,你们也知道这个是用来存水的。井水不能喝。”老朱家经济条件不错,以前水不够用就叫人用洒水车从市区运,“罐子只能存两吨水,运一车来装不下,但我还是给两百块,对方说,水不值这么多钱,我说,在韦岗,井水、矿区生产用水就很值钱,市区来的甜水就值大价钱!”他给每个客人泡了两杯茶,一杯用井水,一杯用自来水。同样的茶叶,自来水泡的茶色很清亮,而井水泡的那杯却似“淡果汁”略带浑浊。“我买了不少好茶叶,以后,我可以天天请你们喝茶!”

  老农周园林家的大院更热闹。周家兄弟三人早年前分了户,但还同住在一个院内。此刻,妯娌们正在自来水龙头边“扎堆”,清洗荤素原料准备下锅。因为相互开玩笑动作大,泼出不少水,笑声一直不停。周家那几个妯娌说,“以前,因为韦岗水质“硬”,有外地姑娘听说,还不肯嫁过来。现在吃上了市区的‘甜水’,娶媳妇再不愁了!”话才出口,院里院外又是一阵笑声。

  周家妯娌说的是实情。记者了解到,韦岗村民的水源包括:井水、塘水、船山矿和韦岗铁矿的生活用水。其中,井水、塘水主要是信义一组、二组等六个离老集镇较远的村组用,两个矿的水主要是另11个村组用。而这两个矿的水也就是简单处理的长江水或地下水;至于井水、塘水,由于当地地下矿藏丰富,这些水里都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对身体的影响尚不确定。“我们曾出钱为部分村民做体检,结果发现结石病患者占比偏高。”匡淑平、赵明和等人觉得,结石等病患者增多,可能与当地水源有关。

  种田用水 不再发愁

  事实上,因为存在采空区,回填水作用下,当地井水浑浊、旱时水位大幅下降,都导致区域水资源不够用。赵明和就反映,用井水、塘水浇田,费时费力,水量也因为人畜用水而不够;而长期用矿里的水浇田,土质也会变坏。“有了自来水,人畜再不会和庄稼争水,实在不行还可用自来水救急。”他指着白雪覆盖的大田,脸上又出现了笑纹:“常言说‘瑞雪兆丰年’,我看应该把‘雪’字换成‘水’字,水够用,明年收成肯定大好!”

  同行的还有市自来水公司经理陈义春。他领着记者从信义二组路口向西走几十米,查看一处加压泵站。泵站西边有一处水泥桥,桥栏外侧裸露着一截50厘米粗的水管。“这是韦岗片区的主水管。韦岗这片就这一段露在地面上。”他介绍说,韦岗的自来水是从高资增压站引来,铺设管道近9公里,工程总投资1700万元,但村民每户仅支付一千元,其余费用由政府部门及街道承担了。

  陈义春说,到今年年底,韦岗将实现管网全覆盖!闻听此言,村民们齐声鼓掌,争着与我们握手。

  寒风刮得人脸生疼,可几十位村民的手,都是热乎乎的……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镇江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