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要闻

用“贴身式服务”助推镇江新医药产业大发展

2012-06-27 16:24 来源:镇江日报 原晶晶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纪成赴延陵指导水飞蓟种植与采摘

史国平局长赴句容就金蝉花纳入省标目录进行现场办公

 史国平局长挂钩帮扶索普国家Ⅰ类新药“双环铂”项目

市食药监局召开研讨会部署推进新医药产业

    6月4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镇江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在市食药监局局长史国平看来,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文件——站在镇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高度提出,市食药监局以“贴身式服务”助推镇江新医药产业的大发展。

  号角已经吹响,奋进只争朝夕。

  6月5日,市食药监局召开“服务企业活动月”动员大会;6月8日,史国平率相关部门负责人赴索普集团新大药业现场办公,听取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6月13日,史国平赴句容,就金蝉花纳入省标中药材管理进入实体申报和基础研究阶段进行调研。

  产业发展,项目是关键,一批新医药大项目(近20个)呼之欲出:索普集团新大药业国家Ⅰ类新药“双环铂”项目,这个项目投产后,年销售可达600亿元;江苏华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用于建设药品经营、科研、商贸三位一体的医药物流园项目;中兴药业整厂搬迁项目;江苏华洪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建中药饮片项目……  

  镇江新医药产业发展势头正劲,作为履行药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市食药监局如何助推镇江新医药产业大发展?史国平说:“助推新医药产业发展,主要从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效能,着力打造医药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地产品牌,着力打造医药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对接工程;加快载体建设,坚持人才优先,着力打造人才集聚和产业集群工程等三个方面,展开贴身式服务。” 

   规范行政行为 提升服务效能

  着力打造医药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工程

  优化办事流程。围绕“程序少、环节简、时限短、服务优“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实施“网上申报、网上审批、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缩短办理时限。推行“预约服务”、“四零服务”、“上门服务”和“一条龙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实现从“等企业上门”到“上门为企业服务”,做到“一次清、一口明”。     规范行政行为。梳理完善权力节点,实施网上公开运行,对行政许可受理、审核、审批、发证四个重要权力节点实施监控。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确定日常监管频次,实施分类监管,重点监控,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首次轻微违规不罚“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实施挂钩帮扶。全市食药监系统认真总结前3年领导挂钩帮扶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与重点药械企业联系点制度,对今年确定的16个挂钩帮扶项目,明确挂钩领导和职能处(科)室,每个项目做到“服务上门、随叫随到”,力争重点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推进科技创新  培育地产品牌  着力打造医药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对接工程 

  推进科技创新。引导企业集聚创新要素,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对传统医药产业的改造升级,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新药研发从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仿创结合发展,走自主创新之路。同时在新品研发、审评审批、技术支撑、技能培训、业务咨询等方面发挥部门优势,主动做好上下衔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食药监局、省食药监局支持,力争企业的新产品项目报得上去、批得下来。实施创新药物研发早期介入计划,开通药品注册绿色通道,主动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基本药物。

  建立科企联盟。积极为企业作“嫁衣“,牵线搭桥,引导企业通过自建、联建等方式,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与科研院所有效对接,择优扶持东南大学海昌研发中心、双峰格雷斯海姆医药玻璃检测中心、鱼跃集团科技研发中心、天晟药业中药单体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贝尔药业药品研究所、苏南药业新药研发中心、七○七药业中药巴布剂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重点企业研发机构,特别是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逐步形成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药械打假治劣力度,全力保护好镇江知名药械品牌。鼓励医药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械产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引导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医药企业成功上市、走出国门,扶持一批彰显镇江特色、拥有自主创新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

  加快载体建设,坚持人才优先,着力打造人才集聚和产业集群工程

  建立医药产业园。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建议尽快制订“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医药产业振兴之路。大力加强载体建设,争取建立医药产业园,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土地置换、融资、项目规划、研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支持无污染、重环保、低耗能、高附加值的新医药产业项目入驻园区,真正让人流、资金流、项目流、信息流向医药产业园区集聚。重点关注丁卯街道“退二进三”等相关企业的整体搬迁,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搬迁过程中的土地、资金、技术等困难,使企业通过搬迁实现产量扩容、产品提质。密切关注、全力支持丹阳生命科学产业园项目。

  因地选才用才。借助镇江便捷的区位优势,下工夫“筑巢”,花大力“引凤”。帮助医药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培育计划,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医药高端技术人才和智囊团,建立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机制,积极鼓励海内外医药产业研发人员以兼职、合作研究、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我市医药产业建设,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打好“特色牌”。结合实际,选准特色产业,瞄准主攻方向,坚持错位发展,打好“特色”牌。丹阳以鱼跃、海昌为龙头企业,建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打好“医疗器械牌”;句容借助南京高校优势,加强与南京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研发中心,引导天晟药业、苏南药业等企业在新药及中药材研发上做文章;扬中大力发展药包材产业;丹徒在自主研发上下工夫;镇江新区主打“双环铂”新药。

  面对笔者,史国平说:新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高,是镇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去年将其纳入镇江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新兴产业“5+X”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全市上下“对标找差、创先争优”,市食药监局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镇江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旨在用“贴身式服务”助推镇江新医药产业的大发展。

 

 

责任编辑:原晶晶

(原标题:镇江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