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西津渡:李白曾经在此候船
看得见地历史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留下了如今的规模。
西津渡原先紧临长江,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离。西津渡不远处有一待渡亭,即是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
记者从小码头拾级而上,长有青苔的青石台阶共五十三级,取自佛教五十三佛、五十三参之意。当年,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王安石在路经西津古渡时,曾留下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的京口指的就是现在的镇江,瓜洲就是现在的扬州。
脚下是印刻着千年轮迹的石板,身旁是古色古香的老宅民居,没有了舟楫相渡的喧哗,没有了大江东去的壮阔,没有了商贾云集的繁杂,但还有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翘阁飞檐,还有窗上的雕花,斑驳的柜台和杉木板门。
耳畔随江风而来的唐诗宋词,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历史:唐代渡口客栈——小山楼遗址,宋代铁柱宫遗址、元代昭关石塔、观音洞……站在古街“一眼看千年”景点的小围栏前,透过厚厚的玻璃,可见不同时期的遗存:唐朝原始栈道,宋元土石路面,明朝青砖路面,清朝乱石路面……
众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承载了许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使街区成为镇江“看得见的历史”。
慈悲救世的古渡文化
西津渡古街原为花岗岩石板路,路面上至今可见深深的独轮车辙印。在古街上又设四个青砖砌成的券门,每个券门上方都有一块题额,为名人和书 法大家的题词,彰显了西津渡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在西津古渡千余年的渡口历史中,慈悲救世的精神始终贯穿其中。在西津古渡昭关石塔右侧,有一幢清代末期建筑,这就是著名的西津古渡救生会旧址。据《镇江志》记载,镇江西津古渡北对瓜洲,江面开阔达四十余里,“每遇疾风卷水,黑浪如山,樯倾楫摧,呼号之声惊天动地。”镇江地方官蔡恍为此建造了5艘大型摆渡船,既渡人又救人,这就是首次见诸史册的官渡和救生性质的渡船,成为后来救生会的雏形。到了明代,一些乡绅募集资金兴起了民间救生慈善事业,并一直延续到清代。西津古渡救生会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
旅游指南:
自驾线路:从泰州大桥镇江新区出口下后,转入金港大道,从金港大道的学府路出口下,沿路一直开到头,是一个丁字路口,左拐,向前,进入长江路,大概行驶四五公里可达。
开放时间 09:00—16:30
免费政策:1.2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凭相关证件免票,70岁以上老人免费。
优惠政策:1.2-1.5米儿童半价,还有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学生和本科生带学生证的半价,60岁老人持老年证7折优惠。
门票说明:门票仅为观音洞和救生会门票,其他景点免费。
继19日《常州晚报》以专版的形势推荐泰州美食美景之后,昨日,《京江晚报》在A3版,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印象泰州》上篇,“这城不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执笔记者沙艳秋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泰州的名句。新闻纸上,早茶、戏曲、凤城河变成一幅泼墨画卷,将泰州闲适的风情呈现在镇江读者面前。
“直到我置身泰州,品早茶、听戏曲,夜游凤城河,才真正感受到了这‘尘世的幸福’。”沙艳秋说,在来泰州之前,曾饱闻泰州文化的魅力,对这个与自己一江之隔的城市有了一种难得的期待。在泰州短短的两天游历,让自己彻底放松,那种“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饭后听评话,入夜赏闲戏”慢生活的痴念,至今还在工作中时常泛起。
景点介绍
观音洞
传说有一天观世音菩萨脚踩祥云途经镇江,伸出援手,将挣扎在波涛中的遇难者救上了岸。人们感念于观世音菩萨的恩德,在昭关石塔旁的山体上凿成了观音洞,表达了人们祈祷平安的一种美好愿望。
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重新作了修葺。洞内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上指,神态娴静而安详。观音像两侧是已故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金山江天禅寺方丈慈舟法师的手迹。
救生会
救生会旧址是一座二层青砖的宋代建筑,救生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事实上,救生会的创设应追溯到宋代。宋时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清代后期,镇江和扬州的绅士发起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瓜洲救生会和焦山救生会总局,专门从事义务打捞沉船和救生会事宜。
昭关石塔
这是一座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据专家考证,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称“昭关石塔”,也有人称之观音洞喇嘛塔或瓶塔。昭关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镇江博物馆
镇江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在的馆舍落成于1890年,占地70余亩,西依云台山麓,北临浩荡长江,东毗西津渡古街,是英国在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领事馆之一。
在这座艺术殿堂中,珍藏着3万余件从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和10万册古籍。
责任编辑:x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