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文明网用专题 2014镇江“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好人风采

“得了重症,还有多少机会为百姓做事?”——记“镇江好人”敬业奉献候选人 傅德纯

2014-02-25 23:22 辛玥
  



    傅德纯,男,54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扬中市油坊镇政府副主任科员、司法所所长、矛盾调处中心主任。该同志2001年从事司法行政工作至今,尽职尽责,锐意进取,全力做好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先后三次被中共扬中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镇江政法委评为“优秀党员干警”,先后两次被江苏省司法厅评为“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先进个人”,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所在司法所先后荣获“全省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司法所”等荣誉。为充分发挥其个人影响力,于2012年8月成立了“傅德纯矛盾调解工作室”。今年9月底,镇江市委宣传部组织7家镇江级媒体对其进行了“最美基层干部”的采访。

把群众当亲人,他是百姓的“好娘舅”

从事调解工作十二年来,傅德纯忠实勤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调解纠纷的“好娘舅”。这些年,他亲手调解矛盾纠纷累计1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450万元,制止群体性械斗140余起,无一例激化、无一例上访。

傅德纯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想要掌握第一手情况,想要让群众认可你、信任你,除了脚踏实地的工作外,必须多与群众交心。他整天走村串巷,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群众遇到啥事,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傅所”。在他的带领下,矛盾调处中心齐心协力,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

傅德纯的衣兜里总是装有一盒便民服务卡,上面标明司法所服务范围以及服务热线号码。这是他自掏腰包印制的,12年来,共发放了8000余份卡片。在健全各级调解组织基础上,傅德纯将全镇划定为91个网格,在各村民小组每10户选聘一名信息调解员,通过他们及时掌握各地矛盾纠纷发生情况。

针对矛盾调处热点难点问题,他探索出了矛盾调处“三项责任制”,将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分解,由镇政府与村(居)、调处中心、分管干部分别签订责任状,并争取到油坊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强化奖励手段、激发调处热情,有效钝化了矛盾纠纷。该做法成为镇江市委、市政府在扬中召开大调解工作现场会的范本,同年在全市推广。

对待每一起矛盾纠纷,傅德纯总是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当事人进行和风细雨的耐心调解,坚持依法依理,公平公正,反复劝解,不调处成功决不罢休。2010年6月,江都一患者私自找油坊医院一医生医治腰痛时不幸身亡,死者家属纠约了几十人到原长旺医院要求追究医院的责任。傅德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也被围困在楼上,对方提出不答应要求不得出门。傅德纯不抱怨、不气馁,仍然依法依理耐心地做死者家属的工作,三天两夜,最终使事件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2008年9月18日,一家公司车间主任徐某在安排工作时与工人发生口角,一时想不开后服毒身亡。死者家人遂纠集亲邻60余人拉上横幅堵住公司大门,并要求公司承担30万元赔偿。面对徐某的家人,傅德纯百般安慰,耐心讲理说法,最终让死者家人放弃了不理智行为。

“调解好不好,关键看引导。其实有的纠纷并不复杂,但处理不好就会埋下隐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各类矛盾我都争取调解到位。”正是这一认识,使傅德纯在调解群众矛盾纠纷上下足了功夫。

工作不断创新,情暖迷途“浪子”

12年来,傅德纯凭着一股专劲和拼劲,硬生生地从一个对司法行政工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磨成了司法系统的行家里手,家里的法律藏书就达到3000余册,读书笔记写了十余万字,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典型案例100多例。

担任司法所长以来,他孜孜不倦,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多个“第一”。2007年4月,傅德纯探索成立全国首家社区矫正协会,吸收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等为会员单位,整合社会资源助力社区矫正,解决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力经费不足、帮扶手段单一等问题,受到省司法厅的高度肯定。司法部将其做法收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解读》一书向全国推广;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中央电视台连续3次对其宣传报道。

借助社区矫正协会平台,傅德纯又引导农村中的无职党员发挥特长,深入到各村与各基层党支部商量,在各村党支部无职党员中设立了“社区矫正岗”,由每个无职党员负责联系一名矫正对象,定期进行走访和了解,有情况及时反馈,并与他们签订了相关的责任制。至今,协会累计筹款36多万元,安排38名矫正对象就业,其中,有半数人员由傅德纯亲自帮扶。

“二进宫”戴林2008年因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2010年被裁定假释、接受社区矫正。在此之前,他曾因聚众斗殴、赌博罪判刑入狱。入矫后,因不服从管教,受到警告、记过处分,仍然我行我素。只要有信心,点石能成金。“我们在对待社区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过程中,只有尽不到的情,没有焐不热的心,我们有责任帮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分析会上,傅德纯对收监戴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他走访村委及其亲友得知,戴林在服刑期间学了一门裁剪手艺,假释后在一家个体制衣厂上班,工作很卖力,但因身份问题总被人歧视,对此他产生了抵触情绪。

“傅所长,不是我不想干,而是人家总是把我当劳改犯,我浑身长嘴也说不清”。通过多次与戴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交流,不善言辞的戴林流下了眼泪,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傅德纯。“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你好好干,有什么困难我来办。”暖心的微笑、耐心的倾听、贴心的话语,说得戴林默默地低下了头。天黑了,傅德纯要走了。意犹未尽的戴林倚在门框上,若有所思地目送着他心目中的傅所长离去。当得知戴林想办皮件厂后,傅德纯协调多方关系,为他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厂房、人员等困难。公司挂牌生产仅半年,销售总额就达80余万元,盈利8万多元。

后来,戴林因为没有考虑自己生产能力和流动资金的承受力,接订单过多,造成资金短缺,不能及时交货、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傅德纯一边联系律师为其追要在外货款,一边自己拿出5万元,并多方为他筹集资金20余万元,最终帮他走出了困境。

如今,娶了妻子的戴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公司运作良好,不但解决了17名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他还积极申请加入社区矫正协会,参与慈善捐款、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他逢人并说,是傅所长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这样的帮扶事例,还有很多。会龙村矫正对象沈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在主刑服刑完毕后,回到家服附加刑。然而,沈某回来后,既没有工作,也没有责任田,思想上曾一度产生回家还不如在监狱的感觉。傅德纯知道后,多次找沈某谈心,并积极为他寻找工作。经过努力,终于将他安置到矫正协会会员单位江苏海纳机电公司工作,月薪1500余元。随后,他又多次到会龙村,与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反复沟通,帮他落实了责任田,从而使沈某内心非常感激,表示一定要好好改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如果以一首歌曲表达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对傅德纯的感恩情怀,这首《因为有你》,是最贴切的:“因为有你,驱散阴霾;因为有你,生命之花再度重开……”。

2012年,傅德纯同志创新思路,在本镇振兴村创办了镇江首个“农民学法馆”,全馆分为视频动态播放、法治作品欣赏、学法知识查阅三大区域,围绕“民主、民生、民风”三大主题,通过实体与数字相结合、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该村推行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做法、成效。同时,他还担当学法馆的首席法律顾问,通过远程网络学法平台开展说法活动,并指导学法馆搜集各类法制电影、纪录片及视频资料等,定期组织村民进行观看,进一步拓展基层群众学法阵地。该馆赢得群众的真心喝彩,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今年春节刚过,他又在积极谋划创建全国优秀司法所。

病魔打不倒他,病房里谈的还是工作

任职以来,傅德纯始终恪守尽职尽责保平安、一片丹心为人民的人生信条,始终坚持十个指头“弹钢琴”,不畏艰难、勤勤恳恳,倾注全部精力,以辉煌的业绩让人民得实惠,给单位争荣誉。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工作日之分,只要是工作需要,全天候待命,他爱人这样评价他:“宁欠亲人债,不能冷了群众心”。2010年,妻子患子宫肌瘤住院做手术,他为调解矛盾纠纷却无法抽身,儿子家长会,他没时间参加,家中买房装修更是无暇问及。

对工作一片痴迷、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他,长期驻守一线,心系人民,却对自己的小病小痛全然不顾。2012年12月底,他因长期劳累被医院诊断肝硬化引起腹道静脉曲大出血,在上海中山医院治疗期间,医院先后两次发出病危通知。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始终牵挂手中的工作,打着点滴三天两头把电话打到所里,询问工作进展情况。

初夏,同事们组织看望他,通过病房的窗户只听到:“祝明的营业执照拿到没有?他开店的事不能因为我生病而耽搁。”得知祝明的营业执照终于批了下来。“我的路可能不长了,可祝明的路还长,他回来后能顺顺当当开店,我算放心了。”放下手机后的傅德纯一边服药,一边扭头对医生说。看到这一幕,同事们无不热泪盈眶。当进去看望时,傅德纯第一句话不是感谢,而是询问最近工作怎么样,之前的疑难纠纷有没有解决,全国优秀司法所创建进展如何,同事的探望变成了工作汇报。在基本了解工作进展后,他对同事的工作逐一进行分析,并就下一步工作思路作了细致梳理,病房里开起了点评会,最后还是不忘嘱咐一句“调处中心和司法所工作暂时拜托你们了,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辛苦你们”。

“傅所长,您安心养病吧,所里的事情会安排好。”前来看望傅德纯的扬中市副市长宫金生几次不忍地说。“我知道您们为我好,可您们也替我想想,我得的是重症,又不是感冒,我还有多少机会为百姓做事?”面对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劝阻,傅德纯用朴实的话语,诠释着一位基层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情怀。与病魔顽强斗争后,傅德纯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最终被允许出院,医生一再告诫他:“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静养、休息。否则,一旦病情复发,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与时间赛跑惯了的傅德纯怎么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这不,大病初愈的他不顾别人劝说,又奔赴在工作一线上。

十二个寒来暑往,十二载风雨征程。在誉为“江中明珠”的扬中,傅德纯把对党的忠诚镌刻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以自己的病弱之躯,谱写了一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和谐赞歌,用自己的实绩生动演绎着“最美基层干部”的真我风采!

 

 

责任编辑:辛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