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往事勾沉

斯大林为何一年只上四十天班

2014-06-13 17:29 小君

摘要:斯大林晚年大量时间外出休假,每年仅在莫斯科工作40余天

斯大林晚年大量时间外出休假,每年仅在莫斯科工作40余天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身兼苏共总书记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政府总理)之职,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身。按常理,负担如此关键之职务,其工作量必然相当庞大,难有闲暇。但斯大林却不然,据文献统计,1950年,斯氏休了四个半月的长假;1951年,又休了半年的长假。1950年,斯氏在克里姆林宫工作的天数只有73天,1951年只有48天,1952年是45天。①

斯氏元首做得如此悠哉,与其已届70高龄,健康每况愈下有很大关系。但问题是:斯氏如此漫长地远离克里姆林宫,要靠什么来维系其最高权力的安全呢?

众所周知,斯氏晚年对个人权力极度敏感,时刻担心被人暗害。用餐时,须由人为其试菜;出行时,车队须听从坐在车里的斯大林指示,随意绕拐,出发前绝无人能知晓其具体路线;为其诊病的医生,更是斯氏高度怀疑、警惕的对象,乃至发展到不让专家为其看病的程度。②

斯氏还常拿自己的健康问题来测试党内干部们的忠诚度。据谢皮洛夫回忆,1952年十月全会期间,斯氏曾故意提出自己的退休问题:

“斯大林说起他既当政府总理又当党总书记力不从心:‘年岁不饶人啊,感到很艰难,精力不济,连个报告都作不下来,算什么总理?’斯大林一边说,一边以探询的目光注视着与会者的面部,仿佛在研究全会对他关于退休的表态将作出何种反应。”③

结果当然是:“大家本能地感觉到,斯大林自己也并不希望他关于退休的这番话付诸实施”,所以马林科夫等人发言表态:“斯大林同志应当留任总理和总书记,这点无需证明”。

鼓励党内派系斗争以巩固个人权力,是斯氏能长期休假的基础

对权力斗争如此敏感的斯大林,每年大半时间远离克里姆林宫,之所以能够放得下心,与其一手构筑的苏共内部权力游戏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该模式有两大特点。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乃是:最高领袖高度乐衷于挑起最高领导层的派系内斗。

当日围绕在斯大林身边的高层干部,简言之,贝利亚、马林科夫、别尔乌辛、萨布罗夫等人结成一派,赫鲁晓夫亦与之亲近;沃兹涅先斯基、日丹诺夫、库兹涅佐夫、柯西金等结成另一派。在斯大林的纵容和鼓励下,两派斗得相当厉害。据苏联克格勃头目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理解:

“斯大林鼓励这种派别斗争,因为他明白,这对于他的权力没有丝毫损害。除此之外,斯大林意识到,他们之间彼此勾心斗角、追名逐利的权力斗争,给自己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罢免他们的机会。他总是起用没有上层斗争经验的年轻的党务工作者来替换他们。”④

特点之二,乃是:最高领袖不惜牺牲行政效率,构建了一种以内部牵制为宗旨的特殊权力架构。鉴于自己的健康每况愈下,斯氏于1940年代末,“在自己下面增设了各‘部(机关)’领导机构。在他领导的部长会议中,成立了所谓的‘局’。每个‘局’负责几个‘部(机关)’。每个这样的机构均由领袖的一位忠实战友负责,对其所分管的领域进行监督,并向领袖汇报。”⑤

简言之,“部”和“局”的职务功能,存在着严重的重叠和交叉。“部”领导直接向斯大林汇报,“局”领导也直接向斯大林汇报;“局”名义上对“部”存在横向管理、监控关系,但“部”可以向斯大林直接汇报,实际上也形成对“局”的隐性监控。如此,“每位近臣都无法完全控制每个工作领域。近臣没有独立性并受到他的监督,这样他就可以高枕无忧,还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安排劳逸结合。”⑥

 

注释:

①③⑤⑥述弢:《看苏俄领导人如何“为国操劳”》,《同舟共进》2013年6期。②述弢:《斯大林之死》,《北京档案》2002年12期。④苏多普拉托夫:《情报机关与克里姆林宫》,东方出版社2000。转引自:朱正,《听局中人谈幕内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