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文明网用专题 2015身边好人 助人为乐

朱连根:小小草莓变“巨大致富果”

2015-04-28 19:12 费菲

 

 

在平山村有这样一个人,他40年来一直钻研科技文化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这就是人们口中的老朱。

朱连根同志现任平山村党总支委员兼镇江市润州区一品红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大家都亲切的叫他老朱。老朱家住平山村岗上组,是该村远近闻名的农民致富典型。

自高中毕业后,朱连根同志就一直在村委会从事农村工作,一干就是40年。凭着对农业事业的执着追求,2008年,在他全家的不懈努力下,平山村成立了润州区第一家合作经济组织,即镇江市润州区一品红草莓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4户,种植面积150亩,每年每亩净收益可达3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益和种植的积极性,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上一个新台阶。

平山村过去是一个农业大村,以前该村长期以种植传统的三麦、水稻、油菜为主,农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少,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作为一名分管农业工作的村干部,多年来,老朱一直冥思苦想,寻找农民致富的途径。

2003年的一天,单位派他去句容参观学习,看看这些农业发展先进地区是如何抓农业建设的。通过在句容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察,他发现,句容的大棚草莓个大味美,农民种草莓,每年每亩净收益能达到8000元!“这可比种植传统农业多了10倍还不止的收益啊!看来,平山的农业要发展,只有改变原来传统的种植习惯,搞现代高效农业这一条出路。”老朱心想。

在认识到今后的工作方向后,他心中激动不已,连夜拜访了当地有名的农业专家,向他们学习请教。于是他又购买了赵亚夫的草莓种植技术等书籍钻研学习,搞起了草莓示范种植。

一开始,由于缺乏种植经验,老朱种出的草莓个小味酸,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一分钱没挣到,还耗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周边的农户见他种成这样,也没一个敢跟风的。痛定思痛,老朱思索到“还是得请专家来才行啊!”于是,他又来到句容,邀请专家到平山去示范种植,可惜的是,因为各种理由,专家回绝了他。

辗转反复,在句容四处走访无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介绍下,老朱认识了来自浙江的草莓种植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老朱发现这些浙江人种出的新品种草莓产量高、果型大、色泽鲜、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此时,这些浙江人也想在镇江这边承包土地搞草莓种植。于是,两边一拍即合!老朱立马热情接待了这些专家,并把他们请到了平山来带头示范种植。

一年后,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出来的大棚草莓,刚一上市就销售一空,市场反映空前强烈。老朱算了一下,每亩净收益达到了15000元!这可把他乐坏了!心里有了底气,老朱把周边的村民召集起来开了一次会,仔细和他们讲解种草莓的好处。在老朱一家人的积极努力和撮合下,不少农户心动了。最后,有14户农户开始和老朱家一起学习大棚草莓种植。

带领群众致富的一路上,老朱费尽了心血。为了完善草莓种植的农业灌溉渠道,他向村委会申请,亲自带队开沟挖渠;为了充分保护农户的利益,保证他们不重蹈自家的覆辙,老朱经常向浙江专家请教,定期请他们到农户大棚里现场指导;草莓育苗生病了,他向镇农业部门求助,邀请专家配药治疗;农户资金困难,他亲自打报告,申请财政支持……虽然前进的道路荆棘丛生,但他从未叫苦叫累,一心想带领村民致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第二年,农户草莓长势喜人,销售火爆,平均每户净收益在2万元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种植大棚草莓的甜头,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草莓种植的队伍中来。

2007年底,在老朱的带领下,草莓种植户已发展到72户,连片大棚70余亩。此时,老朱正好接到上级扶持“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有关政策文件,他把握机遇,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一品红草莓专业合作社,并当选合作社第一任理事长。

合作社的成立,适应了“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提升了草莓种植的产业化水平,增强了草莓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农民有序进入市场。老朱也积极组织带领全体社员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提高质量、创建品牌、开拓市场,提升效益,不断促进社员增收,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目前,老朱家4亩草莓大棚每年的净收益接近10万元,合作社发展社员达到104户,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亩。虽然已取得如此佳绩,但老朱仍不满足。下一步,老朱计划建设一栋集办公、培训、生产、储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草莓综合办公楼。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建设,落实“统一管理、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促进合作社向现代化、规模化、集体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壮大合作社队伍,促进更多地农民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