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业务类专题 镇江市社科联 热点新闻

强化社科责任担当 汇聚稳中奋进动能

2015-10-17 00:37 费菲



        

 

        

        

        2003年1月召开的镇江市社科界第五次代表大会,距今已经13年。13年以来,特别是2013年来,市社科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定位,紧密团结全市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联合社科界“五路大军”,积极推动社科研究,着力突出决策咨询,不断拓展学术平台,切实加强学会管理,深入开展社科普及,大力推进基础建设,为繁荣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动镇江“五个迈上新台阶”作出了积极贡献。镇江社科工作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地位,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13年以来获得多项省级以上殊荣:“全国先进社科组织”、“全国先进科普基地”、“全国先进社科工作者”、“江苏省先进社科联奖”、“江苏省决策咨询奖”、“江苏省社科联创新奖”、“江苏省社科活动组织奖”等。

        回望过去,社科界取得“五大成就”

        成就一:把握社科理论导向--思想引领、旗帜鲜明

        用创新的理论引领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和推动全市社科界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凝聚和培养了一批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学术研究队伍。先后围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等主题,在全市社科界举办培训班、开展学术研讨、组织课题研究、编写大众理论读物,还开展征文活动、作辅导报告等,系统研究阐释了党中央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述,为地方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成就二: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成果丰硕

        积极开展应用课题研究。2013年来,每年精心设计年度应用研究课题指南,并请市委主要领导圈定重点课题,每年组织社科应用课题研究超过100项。共推出专项研究成果约300余项,其中有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肯定,有些还成为决策文件的参考依据。先后完成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应对“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宁镇扬同城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十三五”商贸业转型等30余项重点研究课题,有20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重要批示。自2011年起,积极向省哲规办争取省市协作重点项目,在短短四年中,有10个课题被省哲规办确立为省市协作重点项目;积极组织参加省社科联“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的申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获省社科联应用研究课题立项约39项,切实发挥市社科联在应用性和对策性研究方面的作用。

        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市社科联加强与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江苏社科院以及南京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建立了一支服务镇江发展、规模达200人的智库队伍。紧紧围绕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共同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成效显著。围绕不同重大主题,成功举办多场智库论坛、“专题研讨会”、专家座谈会、报告会等,在全省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在全省率先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举办“苏南现代化,镇江怎么办”专题研讨会,研讨破解难题之策;围绕创新驱动主题,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金山论坛”, 借助专家和“外脑”, 为镇江的发展搭建了交流思想的讲台、互动合作的舞台、开放决策的平台,推动了校地合作、产学研合作、本地和外地合作、人才与资本合作,实现了多方共赢目标;围绕“‘十三五’镇江经济发展路径与对策”主题,成功举办 “智库论坛”,体现了镇江哲学社会科学界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经济发展的强烈意愿,为镇江智库建设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关于十二五镇江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为各辖市区制定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提供参考;参与“大爱镇江”品牌建设,与市文明办联合举办“大爱镇江品牌建设研讨会”;形成《从“大爱镇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探索》的研究报告;《镇江社会科学》编印“大爱镇江”专刊,进一步助推“大爱镇江”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扩大了“大爱镇江”的影响力。

        成就三: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繁荣学术、实现共赢

        围绕不同主题,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多期“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与苏锡常宁五市先后联合举办了多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苏南区域学术专场”等高端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镇江学界在全省的影响力。从2007年起,与南京、扬州三市社科联,连续联合举办了9届“宁镇扬同城化发展”高层论坛,在省内产生较好影响。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开启了“宁镇扬智库联盟”的建设,为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再创新的平台。

        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课题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形成一批优秀成果,出版《聚焦·镇江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聚力·生态文明建设》等著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省内产生广泛影响。组织编著出版《江苏地方文化名片丛书·三山文化·镇江篇》,由市委夏锦文书记亲自作序,对研究镇江、宣传镇江、发展镇江产生重要影响。完成《幸福江苏·镇江篇》,《幸福江苏》成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会议材料。

        十三年来,市社科联成功组织 6 届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共评出优秀成果 451项,其中,特别奖3项、一等奖39项、二等奖105项、三等奖304项。对促进我市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和人才成长发挥了激励和导向作用。2014年,组织参加省社科成果评奖,全市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超过60项。2015年,全省“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再获殊荣,实现了一等奖零的突破。市社科联多次被评为“全国大中城市先进社科联”、“全国先进社科组织”。

        成就四:依法推动学会建设--规范服务、有序发展

        目前,市社科联联系和管理的社科类学会、研究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共56家,个人会员近万人,基本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各个学科门类的学术社团网络,社团质量在全省有地位。

        十三年来,市社科联积极探索适合学会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在学会工作方面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简单粗放式的管理转变为注重功能培育的精细化管理;由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转变为建章立制的规范化管理;由居高临下的单向要求转变为合作共赢的双向互动。特别是2013年来,加强学会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社科联学会协作组制度》、《社科联领导联系学会制度》、《学会管理办法》,实施依法依规管理。这些先进经验,在全省社科系统得到推广。

        开展“学会建设年”活动,组织学会积极参加省市学术大会、社科成果评奖、社科普及周、应用课题立项申报、学会工作现场观摩等。2008年以来,我市10个学会16次分别被评为“全国标兵学会”、“全国先进社科组织”、“全国先进学会”,15名个人获“全国先进个人”。

        成就五:拓展社科普及渠道--打造品牌、服务群众

        从2004年起,连续开展11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2013年来,市社科联点打造“启航工程”科普品牌,广泛开展主题知识竞赛、在媒体开办专题专栏和社科微博、组织社科知识“六进”、广场咨询、社科书市和展板宣传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会性公益宣传活动5000多次,举办各类人文讲坛、专题报告会和巡回宣讲2000多场次,编撰出版社科普及读物数万册。每年全市社科普及直接受众超过万人次,辐射数万公众。“空中讲堂”、“大家讲规矩”等已经成为全省科普品牌。积极争取省社科普及基地挂牌,建立市级社科普及基地,目前已经有全国优秀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家、省级社科普及基地8家、市级社科普及基地近20家。《镇江历史文化大词典》、《影响中国的镇江人》获评“全国优秀社科普及读物”,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我市社科普及工作多次获省社科联表彰,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五五’普法先进单位”。

展望未来,社科联要做强“五大工作”

        今后五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这个重要时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全市社科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施展理想抱负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全市社科界正满怀信心,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社科强市建设步伐,全面开启镇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新篇章。

        加强学习,坚定方向,做引领镇江思想理论战线的一面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学习宣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向深入,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科界的首要任务。镇江社科界将注重深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集中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基础理论;注重深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导专家学者围绕镇江的实践,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注重探索理论宣传的新形式、新载体,有计划地组织各种理论宣讲、学术研讨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社科知识的宣传通俗化、大众化,努力把社科界建设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者、推动者、示范者。

        服务大局,深入研究,做镇江改革发展的“最强大脑”

        大力加强“社科智库”建设。推进建立市社科院,将社科院建成我市最重要的智库,加快提升新型智库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市重点课题规划引导,通过规划手段,围绕镇江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民生保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不断拿出一批高质量的咨询成果,为镇江加快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提供理论支持,切实增强社科研究的服务能力;充分依靠社科界的“五路大军”,为谋划好镇江“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计,作出富有成效的探索。

        认真组织好年度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工作。制定《镇江市社科联课题管理办法》,组织好年度应用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联合攻关机制、学术交流机制,探索科研部门与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多种合作模式。完善课题研究招标制、项目负责制,逐步形成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的研究机制,整合研究力量,提高群体攻关能力。要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社科研究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进一步发挥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激励导向功能。认真组织好每两年一次的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奖项向研究现实问题的成果倾斜,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更多地研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开拓创新,规范管理,努力构筑社科工作的坚强阵地

        探索学会建设转型发展新模式。从改进方法和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开展“模范学术社团”评审工作,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抓好学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我市各社科学会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上档升级;强化与学会、协会和研究会定期联系制度,加强对社科类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引导学会开展学术活动。以繁荣学术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发挥传统优势,既要出学术精品,又要结合自身特点多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继续鼓励和支持社科学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围绕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高水平的各类研讨活动。

        夯实区级社科联的发展基础。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使区社科联有机构人员、有工作机制、有项目平台、有特色品牌,高起点、高水平整体推进区社科联建设。

        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从2015年起,推进“社科名家”的评选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视野开阔、思想敏锐、治学严谨的社科队伍。

        打造平台,拓展思路,着力促进全民素养的普遍提高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的总要求,重点加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近现代史、党建以及法学、和平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中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宣传普及。不断创新科普工作的平台、载体和方式,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层次、不同文化需求的群体,抓好科普活动的设计、科普读物的出版、科普基地的运作。组织开展“社科知识普及周(月)”等活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进机关、军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以征集评选优秀科普作品、科普活动策划等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关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在基层社区、村镇、企业、学校和社科类学会,增加一批基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努力使之成为全市开展社科普及教育的阵地,成为全市开展社科普及的的样板。

        与时俱进,沟通协调,全力打造务实高效的社科工作之家

        推动社科事业快速发展,必须适应新常态、新目标、新要求,加快建立社科工作科学的治理体系和完善的体制机制,永葆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围绕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要求,努力营造既有刻苦钻研,又有心情舒畅;既有比学赶超,又有交流协作;既有创新工作,又有价值体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社科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不断加强会员与会员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专家学者与党政领导部门之间的联系,相互促进、合作共赢,使“联”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合”的作用得以有效体现,把市社科联真正打造成全市“社科工作者之家”。 (社科联 房利华)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