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翻阅镇江

太古山、怡和山:镇江地名史的切肤之痛

2017-02-17 17:15 小君
■文/朱同

  太古山是很多市民熟悉的,位于中山西路西段,其主峰海拔40米,正好面对檀山路北口。怡和山则显得有些陌生,它与太古山隔着中山西路相望,从牌湾街起势,其主峰就是今天的狮子山公园,海拔51米。笔者查阅了民国时期《江苏省会镇江全图》(1930年)和《江苏省会区域全图》(1947年),发现怡和山本是一座长长的完整山体,从牌湾绵延至火车站北广场康居苑附近,只是新建的檀山路北段和九华山路北段将它碎片化了。尽管1983年《镇江市地名录》保留了怡和山这一地名,但如今市民只闻狮子山而不大听说怡和山了。

  今天将太古山与怡和山合在一块说,不仅因为二者对过对,还涉及镇江近代地名一段屈辱的历史。这两座山,清代以前原为无名荒山,却于1909年和1912年前后分别被英租界太古洋行(Taikoo)、怡和洋行(EWO)圈占,遂成古城仅有的以洋行命名的山体。山本无辜,山名却留存着西方殖民者的贪婪和霸道,留存着镇江地名史上刻骨铭心的痛楚和无奈。

  自从1861年镇江划出英租界并于当年正式开埠后,英资美资日资等20家洋行蜂拥而入。英资太古洋行和怡和洋行分别于1874年、1880年侵入镇江,在江边建码头泊趸船。它们在镇江掘得的“第一桶金”,就是凭借对长江航运的垄断大肆倾销鸦片,再低价收购生丝、桐油等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出口。从1880年到1884年,每年经镇江口岸报关的鸦片输入均达1万担以上,在全国31个口岸中仅次于上海和广州。它们不仅在镇江“培养”了上万名长枪烟鬼,还将大量鸦片经镇江中转至苏北安徽河南山东销售,流毒甚广。

  其中,太古轮船公司在镇江港尤为嚣张跋扈。进驻当年,其趸船“嘎的斯”野蛮打桩架桥,使得江岸开裂,镇江道台通过海关要求该趸船移泊,太古不从,以至酿成中英外交冲突。官司打到伦敦,由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出面向英外交大臣严正交涉,才将此事摆平。太古的恶行明显受到英领事馆庇护,怪不得1889年火烧洋楼事件发生时,领事馆人员携家属50余人躲进太古趸船避难,并由该公司派出安庆轮护送至上海。

  相比太古的猴急,被称为“洋行之王"的怡和在镇江的发迹更为老到。它在今迎江路与长江路拐角处(原船运小学)建起大型仓储基地,而租界内南北向的大马路,当时又称怡和马路(即今迎江路),可见怡和财大气粗。随着上世纪初沪宁铁路开建,该洋行又在镇江设怡和制材分厂,把持着沪宁铁路枕木、桥梁的原木进口和加工特权,这笔横财不亚于早年倾销鸦片的赢利。

  这两家英国洋行的卑劣之处,在于趁辛亥革命前后新旧政权更迭、地方政府一时无法顾及外事之机,竟越出租界千米之外圈占两座山攫为己有,不说租也不说借而是直接霸占,这与强盗趁火打劫又有什么两样!这两座山,扼古城西部门户,又是俯瞰当时刚落成的牌湾火车站的两处制高点,只不过英国佬用燕尾服和香槟酒将他们的战略图谋遮掩起来:圈占后,太古洋行建起太平花园,怡和洋行建起排场更大的维多利亚公园,内设几栋别墅和网球、板球场。至于两家洋行为什么几乎同时出手圈占相邻的两座山,是不谋而合还是图谋已久,其间领事馆下达何种指令作出何种不可告人的撮合,这种种秘密被英国绅士放进外交公文包带走了,以致我们现在无法了解这一事件幕后的全部真相。

  后来的事,这里向读者简单交代一下。上世纪20年代,随着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和古城反帝浪潮高涨,太古、怡和等洋行与英领事馆相继撤走,英租界和太古山、怡和山重回镇江人民怀抱。1929年省会迁镇后,民国省政府新成立的保安处首任处长李明扬将军的“李公馆”就设在怡和山。这位将军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均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进入新时期,怡和山还设有一所服装中专和一家大型服装企业,地点在檀山路北口西侧。太古山曾建起华侨新村和太古山新村,山下的市工艺美术厂也颇有名气。

  作为山体,太古山和怡和山可亲可爱;作为地名,太古山和怡和山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教材。既如此,保留这两个老地名有其特殊意义,何况新的衍生地名如太古山路(檀山路北延段)、某太古城均即将问世。只不过,历史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上岁数的人有必要将这两个老地名的来龙去脉向年轻朋友讲清楚,以作警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