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业务类专题 打造铁路建设镇江样板 动态新闻

镇江长江大桥“哑铃型”承台完美收官啦!

2017-03-21 15:30

4号主墩承台浇筑现场 (3)

4号主墩承台浇筑现场

风日江边好,大桥施工忙,3月17日下午15:00,镇江长江大桥施工现场再传捷报,主塔4号主墩承台第三次浇筑顺利完成,至此,镇江长江大桥主塔墩承台施工完美收官,正式转入上部塔柱施工阶段。

据了解,4号主墩承台分三次浇筑,1月19日顺利完成了首次浇筑,浇筑高度4米,浇筑混凝土11467m³,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该工程单次浇筑方量之最。2月25日,顺利完成了第二层浇筑,浇筑高度3米,浇筑混凝土8492m³。此次浇筑的为承台的第三层,高2.5米,浇筑混凝土7179m³,浇筑过程不间断持续了53个小时。自2016年1月1日4号主墩第一根钻孔桩正式开钻至今,历经14个多月,镇江长江大桥4号主墩下部结构施工全部完美收官。

“大块头”用“大智慧”

“巨型哑铃型结构”,简单的几个字概括了镇江长江大桥4号主墩承台特点:面积大,整个承台的面积如同7个标准篮球场般大小;结构美,两个圆形承台通过中间的系梁连接呈现出“哑铃状”,曲线优美;用料多,混凝土总浇筑方量27138m³,消耗钢筋3635吨,钢筋总用量能建造半个埃菲尔铁塔。如此“大块头”的施工离不开大桥工匠的“大智慧”。

为钢筋制作‘身份证’,列明钢筋型号、规格、批次、生产日期、对应图纸编号等重要信息,方便现场安装时一一对应,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了问题钢筋的可追溯性,确保钢筋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用“冰火浴”进行混凝土养护,分层浇筑、大量设置冷却水管、加热水拌和、蓄水覆盖养护等多措并举,同时自主研发布置了的总长超过12公里,128个进出水口的冷却水管循环系统,有效控制了养护期间的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了混凝土表面裂纹的产生。

在大桥建设的过程中,大桥工匠们凭借着自己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施工经验,运用自己的巧思妙计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创新施工工法,用“大智慧”为镇江长江大桥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严管控”保“高质量”

3月13日,承台混凝土第三次浇筑的前两天,在中铁大桥局连镇铁路项目部的会议中心,67人参加了项目部组织召开的4号主墩承台第三次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这是此次浇筑前的第二级技术交底,由负责施工的一分部副总工程师陈鹏飞授课,内容包含了人员组织安排、资源配置计划,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逐一分解。

“这是每次混凝土浇筑前的‘必修课’”分部总工张家伦介绍道“三级技术交底哪一级都少不得,明天将进行第三级,由作业队队长、工班长将今天授课的内容传达到每一位现场操作的工人,层层覆盖,才能确保施工工艺的零误差落实。”

而对负责现场施工的一分部常务副经理陶俊来说光熟悉工艺还远远不够,作业过程中的“严执行”更是 “高质量”的最重要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是浇筑过程中“振捣”,它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通过振捣将混凝土中气泡排除,才能保证混凝土密实结合,无蜂窝麻面,才能 “内实外美”。“振捣可真是个技术活,”陶俊介绍到“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考验的是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性能的熟悉,对施工工艺的了解,以及熟练作业工人们严格执行和细心操作,必要时还要‘随机应变’”。

混凝土灌注的53小时,是对项目部组织能力、保障能力、协调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最能反映出管理团队对现场施工的管控能力”项目常务副经理陈明告诉记者 “施工面积大、材料消耗多、施工人员多、配合部门多、持续时间长等等都给浇筑过程带来了众多不确定因素,只有通过严格管控,标准作业,精细施工,才能确保镇江长江大桥的安全、优质、高效施工。

雨后春笋“节节高”

4号主墩下部施工的完美收官让紧绷着弦的项目总工程师冯广胜稍稍松了口气,而接下来的191米的塔柱施工又将给大桥建设者们带来新的课题。

按照施工方案,主塔是按照每节6的高度,一节一节地“长个儿”。冯广胜告诉记者,“随着塔柱的‘节节高’,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管控和塔柱的外观质量控制是接下来的管理重点,相当于68层楼房高的塔柱施工需要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施,才能确保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历经了寒潮酷暑、放弃了节假日休息、远离家乡亲人,在种种困难面前,这些辗转全国的大桥建设者们未曾轻言放弃。尽管户外施工的环境并不稳定,特别是在严冬和盛夏,施工异常艰苦,但是他们心中都满怀着大国工匠的骄傲,镇江长江大桥建成后,将是我国首座超千米跨径的公铁两用悬索桥,也是世界荷载和设计时速第一的铁路悬索桥,这其中有一份属于他们功劳。(崔永兴 施超 刘海)

4号主墩承台浇筑现场 (1)

4号主墩承台浇筑现场

责任编辑:殷兰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