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人物风采

扎根传统 平凡处求真

——广东书法家朱定荣其人其书

2017-09-04 09:47
 
  曹操 《观沧海》
  厚德载福
  祖咏《终南望余雪》
  黄虞龙 《与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杜甫 《望岳》

□ 张春华

朱定荣  字荣一。现为名佳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书法家协会会员、顺德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成员、大良书画会副秘书长。作品曾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展、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丝绸之路全国书法展;西泠印社举办的第二届沙孟海奖全国书法展,并数十次入展、获奖于全国商业书法展。

在广东顺德的中青年书法群体中,朱定荣是一位很有灵气,颇具潜力的实力派书家。近年来,他以出色的书法作品吸引了大批读者的眼球。

朱定荣与书法的结缘,与家族无关,因为看到会写毛笔字的人很受人尊重,他因此对书法萌发了强烈的兴趣。和许多书法家一样,朱定荣从最初的自学到寻得一条纯正的书法之路,并走向成功,既有赖于名师的指授,又不离自身的刻苦,既重视博采众长,又注意彰显个性,既专注于书法艺术,又不忘修身养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师自学的朱定荣,起初主要学习柳、颜、赵、欧诸体,没有老师的指导,他摸索得曲折、缓慢。这虽然不能最快地达到目标,却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朱定荣迎来了他书法艺术的新转折,得益于亦师亦友的兰亭获奖书家廖炳智先生的指导,从技法的深入剖析到创作,从相关学科理论的释读到书论的阐述,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让他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其书法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入选、获奖于各级展览。朱定荣常说:“能有今天的书法进步,真心感恩廖炳智老师。”  

书风的陶铸,需要禀赋和阅历驱动,主观上急于求成,定是无济于事。朱定荣在创作实践中悟得,要成就一个杰出的书法家且要在书法方面有所建树,一定要有较为明显的书法语言,这种语言并非一味地创新,追赶时髦,而是以古人为根基,扎扎实实地学传统。只有扎根在传统艺术的土壤上,其创新才最具有生命力。

十年磨一剑,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直以来,朱定荣恪守此途。他兼涉诸体,尤其擅长隶书和魏楷。从他的笔墨中可以看得出《礼器碑》《乙瑛碑》《肥致碑》《李壁墓志》以及宋、明等历代书家的轨迹。

观朱定荣的书法作品,有独立的艺术语言,是个性又是技巧,并呈现如下特点:其一是传统功力扎实。通过他的新作《沈周题画诗一首》《积照素怀联》《晏殊踏莎行》等,不难看出他对传统涉猎的广泛。他虽以碑学为创作主线,但对法帖的学习也颇有见地。其二是格调高古,书风严谨。如其魏楷《王维终南山别业诗》《杜甫客至诗》《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一则》等,结体沉稳端庄,行笔灵动,书风古朴华美,温柔敦厚。他的隶书如《李清照满庭芳词》《柳宗元江雪》等,则古拙精整,意蕴醇厚。其三是灵气和清气。作为80后,置身改革开放前沿之地广东省,朱定荣却能心态平和,于平凡处求真,于无意中求趣。虽然其书不免于时风的影响,但他却没有时下书法的一些浮华之气,而能以清气拔俗,给人以天然和纯朴之感,特别是字里行间所彰显出来的一种儒雅,实在难能可贵。

在“第八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展”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丘仕坤,对朱定荣的隶书作品给予了肯定。在“全国宝鹰杯书法展”上,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院院长李远东,也是边看边对朱定荣的魏楷作品予以好评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朱定荣不仅是书法家,也是一位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的使者。前年,他在顺德开办了名佳书院,不仅圆了儿时的梦想,更帮助学员们在书法上少走了弯路,从而在书写上得到了提高。

朱定荣觉得,学习书法是人本身的文化艺术熏陶所需,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文化人格。他教学生,注意技巧,看材下菜,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常叮嘱学生:书法是一种文化,希望你们具有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在精益求精中发展,从而达到无为而学的境界,成为传承文明的阶梯,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载体。

我们相信,只要刻苦研习,持之以恒,朱定荣一定会在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上走的更快,更高更远,因为,那里有他的寄托、他的梦想。

责任编辑:小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