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2017新乡贤评选

丹阳新乡贤——王新娣

2017-11-01 15:41

王新娣

王新娣同志事迹

陵口镇 王新娣

地处丹阳市陵口镇东南部的折柳村,古越渎河水静静地流淌而过,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村子。传说,春秋时期范蠡乘船送西施入吴,行至我村境内时不舍之情难以言表,乃折柳枝赠与西施,村因此得名为折柳。312国道穿境其中。农田林网纵横交错,是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全村共有二十一个自然村,三十六个村民小组,村民1308户、总人口3527人,其中党员140人。村域面积约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2亩。

折柳村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坐落于折柳中学东,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比较气派的办公楼,但是谁能想象2010年的时候,折柳村两委班子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工作的呢?那时候,村委会没有自己的办公房,一直借村里一家企业废弃的红砖楼办公,虽地处折柳老集镇上,但是由于工业经济比较薄弱,大多数村民还是靠外出务工和务农生活。作为村里来讲,基本也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所以收入也很少,甚至村干部工资都不能及时发放,为老百姓做一点点实事的能力都没有。当时村集体负债26万,村民人均收入不到2万元。折柳村的形象在上级部门和村里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字:穷!就是这样一个贫困村,在村党委书记王新娣同志的带领下,大力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不仅将村党委建成了市、镇两级先进党组织,各项工作也随着村党组织建设的强化而全面改观,村级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提高了,村集体资产在短短的六年中达到了600多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村组的道路桥梁问题是折柳村的最大问题。2010年8月王新娣同志接手折柳村时,村里的主干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王书记一方面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一方面发动在外能人,并和村干部一起动员部分群众,做思想工作,让出自行开辟的菜地做道路,前后共修建道路6000多米,安装路灯300多盏,截止到2014年底,村组道路实现了硬化亮化100%,先后修建了墙门村等人行便桥8座,村民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16年配合水利部门开展了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完成了12000多米的水渠改造,全村的水利灌溉系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如何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大战略中,让乡亲父老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王新娣积极到外地去走访学习,学习精准扶贫的好举措,争取早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12年,折柳村在市农委的大力扶持下,修建了1782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其中700多平方用作于社区服务大厅和村道德讲堂、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活动室,剩余的1000多平方当年未能对外招租,2014年,在对相关设施的路、水、电进行全面配套并对室内进行装修后,成功出租,为集体每年增加了8万元的经营收益。村里的70名富余劳动力,也被安排在承租的服装厂工作,每人增加3万余元的工资收入,增加村民的收入约210余万元。利用接近街道的优势,一是鼓励就业,帮助他们到附近工业企业、种养殖大户那里上班,增加工资收入;二是鼓励创业,帮助有经营头脑和一技之长的村民开店、开小作坊,增加经营收入;三是保障老年群众,多年来,村里共出资10多万元,坚持每年对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投保意外伤害险,并在每年的重阳节,村里都会给8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节日的慰问。

王书记还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来村里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成立柳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先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立了花卉苗木基地、蔬菜瓜果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通过土地的流转,一是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增加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二是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事二产、三产的创业增收;三是有利于规模基地的形成,带动周边村民发家致富。2014年,在市农委的帮扶下,王书记争取到了华东建材市场的商铺,每年为村里增加39万元的经营收入。

王新娣书记表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折柳村的车头就是村级党组织,只有村级党组织强,村里的各项工作才能强。深入推进党员素质提升工作,让村党委和各支部成为战斗堡垒、让每个党员成为一面旗帜,率先创业创优,干给群众看、带着他们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争早日实现脱贫目标,带领全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

曾获主要荣誉:

2012年被中共丹阳市委在全市创先争优活动中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被中共镇江市委、镇江市政府在2013-2015年“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中评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称号;

2016年被中共丹阳市委授予“张雅琴式优秀村书记”称号;

2017年6月荣获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励”。

责任编辑:董礼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