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2017新乡贤评选

丹徒新乡贤——陈美瑾

2017-11-09 16:20

陈美瑾

陈美瑾同志事迹

陈美瑾,今年85岁,他是原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宣传委员,退休后从事兴教助学工作。几十年来,不辞辛劳,不图名利,不怕酷暑严冬,与其他老同志一道,发动各界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助学,为500多名品学兼优、家庭特困的在校学生雪中送炭,排忧解难。受助(奖)的宝堰镇大学生中已有3名出国留学深造,现在已学业有成,回祖国建功立业。现有500多名学有所成,走上了工作岗位,改变了人生命运。

平时,陈美瑾经常收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多个国家留学生的来信。这些来信全都是他亲自帮助过的品学兼优而又十分贫困的学生。陈美瑾刚退休后的几年十分繁忙,他没有选择去养鸟、打牌、钓鱼等,身兼数职社会职务,这些职务不仅没有报酬,相反还贴上自己的工资。比如,他兼有“宝堰镇老小故事团故事员、数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宝堰镇兴教助学协会会长”等等。他为青少年讲革命故事是出了名的。他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特别是收集抗战时期,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史实,或编成精彩的故事,或打印成小册子到各学校、厂矿企业、政府机关等演讲和宣传。受教育的人次在宝堰荣炳一带超过3万。

陈美瑾用一颗炽热的爱心温暖着一个个贫困学生的心,用他的无私的爱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条希望之路。早在二十年前,在他和一帮老同志的努力下,在宝堰镇创建了丹徒区兴教助学协会,后移到镇江市区办公,并改为镇江市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在各乡镇也成立了兴教助学分会,陈美瑾担任宝堰分会会长。陈美瑾等一帮老同志不顾年老体迈,经常在外奔波筹协会资金,出门的车旅费、伙食费全都是自己掏腰包。每筹到一笔钱,他都要高兴好一阵子,但每花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用在最最需要的学生身上。陈美瑾现在虽然已83岁高龄,不参加兴教助学协会的具体工作,但他仍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还时不时地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资助急需要的特困学生,只要协会有捐款活动,他都是早早地献上自己的爱心款。陈美瑾的老伴曾经和他双双献爱心,一直是陈老的贤内助,但在四年前,老伴突发疾病去世,陈老失去“老来伴”悲痛欲绝,一下子更加苍老,生活一度难以自理。他的大儿子出于孝心,去年将陈老接回了老家一一丹阳市延陵镇蒋庄村。

回到老家虽然有儿孙们的天天陪伴,但几个月后陈老感觉到,离开了他一辈子工作过,特别是晚年兴教助学的始发地,他感到更加失落,他的脑海里常常浮现贫困学生们无助的身影,他每每想起那些这些,他就如坐针毡。为此,他在去年坚持要求再回宝堰镇,因为他感觉还能为老区的贫困学生们做点什么。照顾他的大儿子拗不过他,只好一起又来到了宝堰镇渡头村,一个曾经多年来为品学兼优而又十分贫困的学生们筑梦的地方。平时邻居们串门的大多是亲戚朋友,但陈美瑾的家里串门最多的确是学生或学生的家长,家中的来信也是学生们来的多,因为受到过陈老帮助的学生们知道,陈老年经大了,不一定能弄手机信息或微信,只有写纸质书信,才能和陈老联络感情。在这些书信中,有向他汇报在学校入党的,有在学校拿到将学金告诉他的,但大多数是向他汇报学习成绩的。陈美瑾家人们总劝他不要再管这些闲事了,但他说,只要自己活一天,关爱学生们的情结是不会终止的……!

陈老说:“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读了书,有了知识,就能改变命运。我搞兴教助学11年,受到我们资助的贫困生已经有几十名毕业了,毕业后自谋出路走上工作岗位,回报社会,他们改变了命运改变了家庭生活条件,所以我们宝堰人有个说法,教育一个学生,挽救一个家庭,因此,我觉得这个事情做的蛮有意义的,但是我个人做的还微不足道,只能鼓励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曾获主要荣誉:

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镇江大爱之星,宝堰镇优秀共产党员,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先进工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