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民国时期的镇东铁路计划

2018-03-09 09:19

□ 王礼刚

连镇铁路建设,是发展苏北,将苏北地区沟通到祖国东南西北的繁荣之举。殊不知,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当年铁道部也派员查勘,拟建镇东铁路。镇东铁路起自镇江,经江对岸七壕口、江都仙女庙、泰县至东台,全线竣工以后,再由东台向北延筑至盐城,或阜宁。

当时的镇东铁路计划,逐项对苏北里下河之地势、里下河交通状况及水陆运输之比较、新(盐)垦区计划与铁路关系、淮南盐业与铁路关系、镇东铁路之路线、镇江码头设备及过江运费之规定、镇东路工程及客货运输之预测进行了论证。分析认为,里下河区人口之众,农产之丰,且为促成新垦区计划起见,确有建筑铁路之必要。

里下河自范公堤以东,旧为大海,自宋以来,沿海淤沙渐涨,每六十年向黄海约伸一英里,千年来,范公堤以东涨出大片盐碱地。因此,近海之地,惟有盐产与盐碱地新垦区。旧垦区,盐碱已去,土质肥美,多为稻田。新垦区卤气未消,卤气较淡之地,垦植为大片棉田。里下河棉产,以东台居第一位,盐城次之,阜宁又次之。里下河地区原料丰足,纺织、面粉等诸厂,均可同时发达,里下河区域之繁荣不可限量。但由于交通不便,里下河区趋向愈北,则距商业重心愈远,投资愈不稳固,苏北发展因交通成为困惑。

里下河水运,以泰县、盐城为交通枢纽,内河轮船航线,均以此为出发点,夏季水大,冬季水小,动辄停航。因此,上海纱商,不往盐城、阜宁收买棉花,盐阜棉产必须运至东台求售。里下河客运轮船,每小时约行八公里。帆船装货,普通载重50担,大者400担,每小时约航二三公里。故轮船、帆船之载重速度,及客票运费,均不如铁路之经济。

淮南盐业,如能改用铁路运输,盐由盐场打包,直接运抵食岸,盐且能保持其洁白精良之质。建筑镇东铁路,运费低廉,使社会享受廉价食料与优良盐质,其造福甚大,苏北祈盼铁路建设。

关于镇东铁路之建设,分析认为,镇东铁路实为京沪铁路之培养线,京沪铁路为谋增进本路之营业,应当竭力补助镇东铁路之发展。关于渡江之设备,河道之疏浚,均应由京沪铁路办理,以减轻镇东铁路之资本。政府为里下河之交通及发达该地区经济起见,均有建筑铁路之必要。

镇东铁路计划当时还听取了镇江商会的意见。镇江商会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二月,擬具说帖:“镇江古为京口重镇,今为江苏省会,其地居水陆之冲。有交通之利,工商各业,盛极一时。自英人要求通商,辟为租界,其地位之重要,直与京汉并驾齐驱,海关收税,年逾百万以上。”“镇东铁路营业之旺盛,亦必以镇江原有之交通优越地位,互相为用。总理云,镇江为契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中间之连锁,而又以运河为南端,通中国最富饶之钱塘流域,故镇江一市,将来欲不成为商业中心,亦不可得也。”并进一步论述:“居今日而欲言繁荣镇江计划,非敷筑镇东铁路联络江北交通,则其道无由。如其江北自阜东各县有铁路贯通,瓜洲以轮渡与镇江连接,则江北各县农产物,可以络绎运至镇江,一部分可以在镇江销售,大多数可以与京沪、杭甬、津浦联运。至销售于镇江者,镇江可以设多数工厂,即以江北新产之棉花一项,运输来镇,必可设置纱厂。其他米麦杂粮,亦得恢复往日市面,并得多设堆栈,以为积存之所。镇江土产,及京汉各地货物,亦均得由此路转运江北各县。且省府以镇江为中心之公路网计划,逐渐实施,如其镇东路亦以镇江为终点,非特可以收与京沪、津浦两路联运之效,而且与已成之各公路,亦得联络运输。”

商会说帖中还说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定镇江为长江九埠之一。镇江与江北在工商业上实有悠久良好之历史,即江北金融完全有赖于镇江之供给周转。镇东铁路果能计日筑成,则江南江北之交通称便,货物运输往来敏捷,镇地金融,随之活泼,江北周转,亦得灵通。“江南江北之交通构成,自可蒸蒸日上,而江北各县之工商业,亦未有不一日千里者,所谓相得益彰,计无逾此矣。”

80多年时光荏苒,如今连镇铁路建设磅礴推进,不得不让人感叹,只有伟大的时代才能诞生这些伟大的创举呀。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