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城市山林”中的塔

2018-04-16 09:15

文/潘春华

镇江,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城内寺庙众多,塔也多,最负盛名的当数金山慈寿塔、北固山铁塔、西津渡街昭关塔、鼎石山僧伽塔和焦山万佛塔。五座塔分布在城区东、西、南、北、中,就建筑朝代而言,有宋塔、元塔、明塔、清塔;按塔的性质分,有舍利塔、过街塔、宝塔和寿塔;就建筑材料来说,有木塔、铁塔、石塔、砖塔、琉璃塔。多数古塔虽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城市山林”之中,雄伟隽秀,熠熠生辉,成为古城镇江独特的风景。

金山慈寿塔

该塔初建于南朝齐梁,宋哲宗元符年、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重建,恰逢慈禧60寿辰,故取名慈寿塔。因该塔盘旋梯、塔檐及平廊栏杆均为木构,故又称木塔。

慈寿塔七级八面,高30米,塔檐翘起,檐下悬一铜铃,天风过处,铃声清脆。塔顶为九重相轮,形似宝瓶,上置宝葫芦为塔刹,玲珑挺拔,耸立于44米高的金山山巅之上,便把山拔高了许多。远眺金山宝塔,巍峨壮观,气宇轩昂,塔尖突兀,直插云天。

慈寿塔塔身每级四面开门,内有木梯盘旋而上,塔外每层均设回廊栏杆可凭栏远眺,东面的焦山如碧玉浮江,南面的南山葱葱郁郁,西面的金山湖水波光粼粼柳岸青青,北面的瓜洲在烟波浩渺中若隐若现,可谓面面风景如画,江天市廛,一览无余。

金山慈寿塔因有《白蛇传》水漫金山传奇故事、金山寺主持为岳飞解梦和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动人传说,使其更加俊俏神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金山》诗赞曰:“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清乾隆皇帝一生巡视江南中曾六游金山。有趣的是,这六游金山每次都留下了诗作,而这六首诗作开头第一句均用“尖”字作尾,即:“拾级凭登雁塔尖”;“定光塔据翠峰尖”;“塔已山尖又塔尖”;“大江东望玉簮尖”;“塔顶应须更有尖”;“此番塔顶弗登尖”。 慈寿塔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焦山万佛塔

焦山万佛塔,因朱栏碧瓦,金碧辉煌,人称琉璃塔,1999年建成开放。

焦山定慧寺旧无宝塔。元大德三年,周文英渡江,因风阻不能过江,遂许愿建塔于寺,少倾风止,乃得渡江。是年,周捐资建塔于西峰。历时9年而成,名焦山塔。元人陈柏有登焦山塔诗:“试上云梯舒望眼,蓬莱咫尺限云涛。”公元1488年,因倭寇之乱,焦山塔被毁,此后500余年一直未能复建。

新建的万佛塔为混凝土砖木楼阁式,七级八面,高42米,外墙贴唐三彩护法诸天壁画,上置琉璃瓦当,檐角飞挑,挂铁质风铃,气象万千,光彩照人,故有琉璃塔之称。塔内一至七层分别供奉地藏、观音、普贤、文殊、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佛与菩萨像万余尊,供信众膜拜。因此,定名为“万佛塔”。

塔是一种传统建筑,更代表一种文化艺术,一种历史的见证。镇江的塔,底蕴深厚,神韵独具。登高远眺,品塔赏塔,说古论今,正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情操陶冶,别有一种意境,更添一番自豪。

鼎石山僧伽塔

据宋《高僧传》与元《至顺镇江志》记载,僧伽塔始建于唐代,因塔内瘗西域高僧僧伽真身而得名。此塔原在洪泽湖南岸的泗州城,南宋绍兴年间,因避金兵南下,泗州普照寺高僧慈奉僧伽遗像来镇江,普照寺住持仿泗州“僧伽塔”建塔于镇江城东寿邱山。

明万历年间,儒生张凤翼认为寿邱山僧伽塔不吉利,妨碍考生中举,遂将塔迁建于鼎石山上。僧伽塔按明代风格复建,为仿木结构阁楼式兼密檐式砖塔,七级八面,密檐疏层,内为方形,错间而上,塔壁纯青砖砌就,厚达一米,高32.5米,塔基直径7米,呈八角形,承于白石须弥座上。

古朴庄重的僧伽塔紧依大运河,南山风景尽收眼底,为镇江东大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民间有“看到鼎石山上塔,就到了镇江”的说法。

清嘉庆年间塔垮修复。光绪年间,塔内起火,楼板、塔顶均毁,久未修葺。1961年从塔下地宫中发掘“石函”一个,内藏珊瑚、玛瑙、珍珠和两座六面七级鎏金小塔等文物。1983年,僧伽塔全面修复,黄墙、葫芦顶,塔身古朴庄重,处处显示明代的严谨,由下而上有悬梯登塔,内置僧伽像。塔周建围墙,砌山门,立“古僧伽塔”石额。僧伽塔耸立于鼎石山之巅,塔下辟公园,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固山卫公塔

该塔初建于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由唐宰相李德裕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瘗埋舍利子” 所建。李德裕曾三任润州(镇江)刺史,人称“卫公”, 故名之卫公塔。宋书画家米芾《润州甘露寺》曾戏言卫公塔:“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

此塔初建时为石塔,后倒塌,宋熙宁年间由佛子焦巽资助,太守王安礼主持,在原地重建铁塔,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落成,塔高九级。该塔因坐落于《三国》刘备“招亲” 的北固山甘露寺旁,故又称北固山铁塔,为我国目前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固山卫公塔从北宋元丰元年修建到清光绪十二年的800多年中,被雷击过3次。第一次毁掉2级,第二次毁掉1级,第三次毁掉4级,最后只剩下2级。

1960年,铁塔修复到4级,虽比不上鲍之钟感叹的“江干铁塔何巍峨”,但仍然十分壮观。在整修甘露寺铁塔时,于塔基下深约3.5米处发现地宫一座,出土文物2883件,其中唐代錾花金棺银椁内密藏当年印度阿育王舍利子十一粒、唐长庆4年(公元824年)李德裕撰写的“重瘗长干寺阿育塔舍利记”及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撰写的“重瘗上元县禅寺舍利记” 石刻两方犹为珍贵,被奉为镇塔之宝。

西津渡街昭关塔

西津渡街昭关塔,位于银山西津古渡街东部,北临长江,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塔”。又因全部采用青石料仿木结构筑成,紧邻西津古渡口,故称西津渡石塔。

昭关塔是一座半空高悬的瓶形石塔,高4.69米,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构造精巧,形式独特,塔下台座是4根石柱架石坊的梁式结构,有石门框,东西贯通,行人由下面通过,是古代往返长江水道上的重要渡口西津古渡的必经之路,故又名“过街石塔”,成为古城一景。清代文人于树滋诗云:“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按佛经解释,从塔下经过,即为佛顶礼膜拜。西津渡街昭关塔始建于元代,整修于明代,塔身遍布刻文,宗教色彩浓厚,为国内罕见。

元世祖年间,镇江路副达鲁花赤马薛里吉思在镇江建造了7座基督寺庙,引起佛教界的愤怒,双方发生冲突。元武宗登基后曾两次下令基督教徒不准争抢佛教地盘,并命令曾在大都修江建塔的工匠刘高前往镇江建佛教寺观,因而建造了这座著名的“过街石塔”。石塔总工期3年,建成于公元1311年。完工后,元武宗命赵孟頫、潘昂霄两位大学士撰写了碑文,同时将石塔所处的土山改名为银山。

镇江西津渡街石塔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年代最久的喇嘛式过街石塔,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