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焦山访古之历史上的庵(上)

2018-04-28 10:02

76841524875933494

文/张大华

据《焦山志》记载,焦山有庵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创建的海云庵。除海云庵外,宋代焦山已经存在的庵有别峰庵、海门庵、自然庵、宝莲庵和观音阁。明代和清末民初是焦山庵的鼎盛时期,山上山下最多时有18个庵。清代中期,焦山的庵有15家。郑板桥在焦山读书时说:“焦山静室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抗日战争前,焦山有庵13家,俗称十三房。新中国成立前后,焦山有庵10家。

2015年9月24日,笔者走访了刘祥昆老先生。他1947年12岁时,投靠在自然庵当住持的伯伯,出家当了僧人,1958年园林接收寺院,他成为园林职工直到退休。他是新中国成立前出家、目前唯一健在的焦山老人。他向笔者介绍了1949年时焦山各庵情况和所在位置。

碧山庵,位于现在茗山纪念堂东围墙外、原照相馆前,后面是水晶庵;再往后是玉峰庵、海云庵、香林庵,这三个庵在1960年建立碑林时改为碑林;文昌阁、自然庵现在保存完好,自然庵现在是公园办公室和乾隆行宫;海若庵在现在枫杨树位置,已经不存;观音庵位于三诏洞上面,现在已经改为定慧寺塔院,供奉焦山近代以来的5位祖师;别峰庵现仍在开放。香林庵住持是境融;自然庵住持是宋静,即刘祥昆的伯伯,他还有一个徒弟刘岫凡;文昌阁住持是厚宽;观音庵住持是六恒,大家叫他大鹅头。当时除自然庵3人、香林庵2人外,其他庵都只有一个人,定慧寺也只有10人左右。

清末民初,焦山的庵主要分布在定慧寺东西两侧,东到现在桂花园入口处、枫杨广场,西到华严阁,各庵各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星罗棋布,庭院小径古典幽雅,建筑布局各臻其妙,古树掩映,花木扶疏。定慧寺外自然形成了一条东西走向、漫长幽静的巷道街市,所以民间有“焦山脚下一条街”的说法。这条街把定慧寺、各庵与位于现在枫杨广场一带的戴王村连在了一起。游客来山,在登山临水之余,既可瞻礼定慧大寺之圣,也有徜徉各庵各庙之乐,还有品尝江鲜素食之美。江山胜景,山水风光,古寺群庵,庄严清幽,街市便利,集于焦山一地,“江中浮玉”不仅是一方修行圣地,还是一处人间仙境。

在1874年扩建焦山炮台以前,焦山的庵一直延续到现在焦山炮台的北面。1874年为扩建焦山炮台,政府征收了这片土地,拆除了作为乾隆行宫之一的竹楼,移建友竹庵、碧山庵、海门庵、云深庵,形成了清末民初的格局。现在焦山碑林保存有记录这次移建过程的《移建玉峰庵记》和《移建海门庵记》两块碑。

一直以来,人们对郑板桥《题自然庵》诗中所说“焦山静室十五家”中庵的具体数字,大多理解为是写诗押韵的需要,并非实指。笔者查了刘名芳撰《焦山志》,该志刊刻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8年),是郑板桥在焦山读书生活的年代,书中记录的庵正好是15家。具体庵名是:别峰庵、云深庵、海峰庵、护法庵、玉峰庵、海门庵、海云庵、海西庵、水晶庵、东庵、自然庵、石壁庵、五圣庵、朝阳庵、友竹庵。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