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社会图片

镇江监狱“匠心警官”30年成就“独门秘诀”

2018-05-13 18:17

4镇江监狱杨保权(工作照)

杨保权

金山网讯 近日,省镇江监狱举行“我的警察故事”分享报告会,退休民警杨保权向青年民警讲述了他30年以特别的“匠心”教育转化罪犯的小故事,以及蕴含其间“管人化顽先治心” 的“独门秘诀”。

老杨,19岁参军服役,22岁志愿报名戍边云南,期间担任连队指导员,2次参加对越作战,多次荣获嘉奖,个人荣立三等功一次,所带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30岁那年,我脱下军装换警服,转业镇江监狱工作,这身警服一穿就是整整30年。

杨保权现在还记得,刚到监狱上班挺不适应,战友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非常辛苦甚至耗尽心血,但改造秩序依然不稳。打架斗殴、对抗管教等现象时有发生,上班就像救火队赶场子,按下葫芦冒出瓢。为此,他常自问:“有什么办法能抑制违规违纪?有什么办法能使罪犯自觉改造?又有什么办法能事半功倍,实现长效管理?”没想到,这一探索就是30年。

一起打架事件:乱中寻根,因“心”而起

约摸1987年5月的一天,几名罪犯为抢一个馒头大打出手,搅得整个中队不得安宁。回想在南疆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一只苹果众人让,而今见罪犯抢馒头,打歪鼻子揍出血,两种情况相比较,心潮难平,真是饭吃不香、觉睡不实。

隔日,老杨发挥在部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长,逐一找罪犯谈话。事不大,为什么要打架?张某说:“最近父母同时生病住院,我在牢里不能尽孝,‘心烦’一吵就打”;李某道“判刑后妻子三个月不来会见,‘心乱’不顺就打”;胡某云:“逮捕那日,恰好孩子被重点中学录取,心灰意冷打”;许某曰:“我一直本分,就犯了一次法,判了重刑,‘心怨’就打”。

夜晚回家,杨保权翻阅“洪承畴牢中掸灰惜命”的故事,忽然灵感顿生:洪承畴乃明朝大将,战败被清军俘获,虽“绝口不降”,但掸去衣服上灰尘的细节,暴露出其内心求生的本能。同理,一些罪犯看似狂,也有心思纠心房,只要引导他们去找与家人、法律相对应的平衡点,打开各种各样“心灵枷锁”,便可唤醒良知。于是,老杨把心烦打、心乱打、心冷打、心怨打排队比较,找到“心源”这个突破口。

多年屡试不爽:去伪存真,攻“心”为上 以理攻心,降伏“斗鸡”

罪犯厉某,入监后寻衅滋事,常与他犯打架,还不时指着身上的纹身叫嚣:“老子背画龙、胸画虎,要打谁就打谁!”一次厉犯打架过后,杨保权将其叫来谈话,个头一米八的厉某,足足高我一大截,气势汹汹,涨红着脸,仿佛还没从打架的劲头中走出来。

老杨以柔克刚,让他坐到一边的小板凳上,先行“冷却降温处理”。尔后,从厉某近期10多封家信中,抽出一封让他读,信是女儿写的:“爸爸,妈妈每天夜班,我一人在家做作业,听到响声就怕,奶奶住得不远,但瘫在床上,我晚上也不敢去看。还有放学时在校门口,别人爸爸骑车来接,还买冰淇淋,这时候特别想你出现在我面前……”李犯越往后读,越止不住地哽咽,完全没了耀武扬威的气焰。

老杨瞅准时机,直接“猛虎掏心”:“你看,母亲瘫痪在床,你一口饭也不能喂,女儿放学回家,你一趟车也不能接,妻子孤苦支撑,你一点忙也不能帮,试问你身上纹的这些龙和虎起什么用?”厉某再也绷不住,“唰”地跪下来,连说:“我身上的龙、虎可耻。”老杨说:“你把龙虎精神用在改造上就好啦。”

从此,那个“斗鸡”厉某,经常背诵老杨为其定制的“顺口溜”:“家里一团糟,女儿还幼小,母亲瘫在床,妻子孤苦熬,若再展魔妖,何有良心饶。”后来积极求改,当了组长,并多次协助监区民警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制止他犯违规,成为一名改造积极分子。

以情攻心,悬崖“勒”马

每天一上岗,杨保权就考虑今天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针对当天的监管环境,布置“耳目”、信息员,紧盯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头,让“角落”不再“阴暗”。

一天值班中,老杨发现陈犯在洗漱间挂晒衣服时,反复观察高空晒衣架,还故意用叉棍拉、顶几下,待第二次,又有类似的表情与动作。他是不是在试验晒衣架的承受力?是否想自杀?一连串的疑问,如闪电般划过老杨的脑海。

但在谈话中,陈某强调警官待他很好,一定好好改造,又查监房物品,无破绽,只发现一封陈某写给妻子的信,信笺背面有一行小字:“收信速来,尽快安排家中所有事。”这句话可以两面理解,老杨通过抽丝剥茧,攻心突破,迫使陈某供述真实想法:“我判死缓,妻子年轻,不想苦她一辈子,我死了妻子改嫁,儿子也跟着摆脱罪犯父亲的恶名,这也算爱他们。”并抽泣道:“死则一了百了,家人痛一阵子,如不死,苦她们一辈子。”

摸清实情,杨保权顺藤摸瓜,因势利导:“你想的有道理,但是你的妻儿也会这么想吗?假如某一天,家里突然接到你自杀的消息,你的妻儿会如何反应呢?”陈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肯定立马崩溃了。”老杨说这就对了,后来又让他看儿子的照片,问看到了啥,他说看他长得俊,老杨说你没看到重点,他问我重点是什么?老杨说:“重点是你小孩的眼神在企盼你。”一句点醒梦中人。陈某再捧着照片仔细端详,惊喜道:“哎!小孩好像真的在盯着我看!”原本布满脸庞的阴霾也全然散去,一起自杀危机就此化解。

那个失去自控的“野马”陈某,之后每天背诵那几句“顺口溜”:“爱子眼神刻心中,血缘亲情泰山重,愚蠢自杀家人寒,希望就看自操纵。”老杨因人而编的”顺口溜”,一直激励着其踏实改造,直到刑满释放。

以智攻心,拿下“狡狐”

罪犯周某,从事货物装卸,虽然个头很小,但劳动卖力也不违规。但在几次装货中,杨保权发现周犯总在大卡车放雨布的边厢周围转来转去,甚至被老杨撞见用棍子测量雨布厢的宽度、高度,而且抢着帮驾驶员折叠雨布,放进边厢里。

反常的行为背后,必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周某心怀鬼胎,有脱逃嫌疑。但预谋脱逃这件事,很难找到证据查实。老杨偏偏不信邪,决定“兵不厌诈”,以智攻心。于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将周犯喊至谈话室,把手铐往桌上重重一拍,大声呵斥:“你居然想脱逃越狱,现在我就送你去禁闭室!”周犯辨称没那回事儿,杨保权紧接着呵斥:“昨晚我夜查监房,听到你说梦话,讲的都是脱逃方法,现场别的犯人都听到了,你还狡辩!”毕竟做贼心虚,周某瞬间心理防线被击溃,老老实实承认想借卸货之机躲进雨布厢脱逃的计划。

打那以后,“狡狐”对老杨的“火眼金睛”心生敬畏,再无大的违规违纪和邪思臆想,很多次在队前讲评时,把老杨写给他的“顺口溜”当场背诵:“平时表现虽然好,挖空心思想逃跑,逃与不逃一念差,加刑减刑谁重要?” 目前,周某还在向着新生的彼岸进发!

UJ$ORF5IIDB2CYO_`KJAQ_Q

终成“管教真经”:用心研事,匠心艺术

报告会上,老杨言辞凿凿,情之切切,向青年民警毫无保留地传授“独门秘诀”:管教是一门艺术,光凭热情与勇气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动脑筋,揪住罪犯“心魔”,灵活采用各种方法,才能攻坚破冰。

老杨希望,青年民警要坚定信心、拥有恒心、保持耐心,不放弃、不抛弃,潜心钻研罪犯违规违纪的动因,善于解剖麻雀,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行为艺术、谋略艺术,化腐朽为神奇。

杨保权告诉笔者,30年的管教工作,他在不断地收获成功,也逐渐领悟到一半做事,一半研事;一半技术,一半艺术”的真谛。面对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认知能力不强的罪犯,如何“突破心理关隘,揪住犯罪心魔”,正是监狱民警胜任工作的关键。平常,老杨习惯随身携带笔记本,把对罪犯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好做法、好言语、好思路逐一记录下来,不放过一星半点儿的“思想火花”。取材于斯,成就于斯,老杨花费近20年的时间,历经千余次修改,终于在即将退休之际创作完成《九应真经》。这本“真经”,以三至五言通俗易懂的“顺口溜”,紧扣罪犯“心弦”,对症下药,朗朗上口,容易记忆,颇见效果。(解西辉  孙琛)

责任编辑:盛林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