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冒襄董小宛游金山及附说

2018-06-08 09:59

35311528417048111

 

9341528417048111

 

 

□ 严其林

冒襄,字辟疆,别号巢民,明南直隶如皋人,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父冒起宗历仕吴楚,曾任副使、襄西道佥事。冒氏父子善治园,家中建有水绘园,名闻远近。冒襄十岁即能诗,少负才名,喜交游,“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四公子”(《清史稿·遗逸传》)。明末崇祯九年(1636年)夏冒襄设酒金陵淮清桥桃叶渡寓所,集阉祸中受害的九家子弟为大会。一时名士咸集,发狂悲歌,抨击避乱于金陵的阉党余孽,名震东南。

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生于明末天启四年(1624年)。天姿巧慧,容貌娟妍,工书善画,精晓食谱茶经,而“才色为一时之冠”(冒襄《影梅庵忆语》)。明末乱象已现,董家绣庄经营破产,小宛十五岁时沦落风尘,在南都秦淮卖艺,与柳如是、李香君、顾眉等并称为秦淮八艳。其后随母返归吴门,居于姑苏城外半塘。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冒襄因事南渡,与病中的董小宛在半塘相晤,此距第一次短暂照面已过三年。这次两人倾心相谈,辞行时董小宛盛妆登舟相送,由浒关到梁溪、毘陵、阳羡、澄江,抵北固,并同游金山览胜。《影梅庵忆语》记游金山事甚详:

壬午清和晦日,姬送余至北固山下,坚欲从渡江归里。余辞之,益哀切,不肯行。舟泊江边,时西先生毕今梁寄余夏西洋布一端,薄如蝉纱,洁比雪艳,以退红为里,为姬制轻衫,不减张丽华桂宫霓裳也。偕登金山,时四五龙舟冲波激荡而上。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两人,指为神仙。绕山而行,凡我两人所止,则龙舟争赴回环数匝不去。呼询之,则驾舟者皆余去秋淛回官方长年也。劳以鹅酒。舟中宣瓷大白盂,盛樱珠数斤共啖之,不辨其为樱为唇也。江山人物之盛,照映一时,至今谈者侈美。

明中后期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繁荣,星罗棋布。水陆交通发达,出行方便。无论士大夫抑或平民百姓,每当气候相宜的清和季节外出烧香拜佛兼游山玩水已成为士庶大众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金山海内闻名,险而奇秀,是长江与运河线上的一颗明珠,且地处京口与瓜洲南北对渡当中,登临方便。四方游客慕名登山者络绎不绝。明末学者张岱曾随宦官的叔父客居过瓜洲,无事时就登金山寺,在其所撰《梦忆》中就记述端午登金山观看龙舟竞渡的惊险场景,称“金山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艓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这与冒襄的《忆语》记述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金山之顶董小宛对江流发誓:“妾此身如江流东下,断不复返吴门。”但因其时赎籍条件尚未具备,董小宛即入冒门的愿望尚难实现,只得哭别返吴。这年五月冒襄在海陵(泰州)参加省提学道的科试。明代南直隶省设提学道二,江北道署设在泰州,江南道署设在江阴,而科试前列者(一、二等)方能参加应天乡试。乡试合格者是为举人。八月冒辟疆继赴金陵参加应天乡试,名列副榜中。是年秋冬,在常熟家中闲居的原礼部侍郎钱谦益集三千金偕柳如是赶赴苏州半塘为董小宛赎籍,并买舟派专人护送小宛至如皋冒府,成就了冒、董这段奇缘。

自入冒府董小宛“却管弦,洗铅华,精学女红“(《影梅庵忆语》),与冒府上下关系融洽。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南下,南明政权覆亡。冒氏全家渡江赴浙避难,颠沛流离,饥寒劳瘁。其间冒辟疆身染痢疾,食不入口者二十余日。董小宛则卷一破席侍病榻旁,不辞辛劳,无视脏秽,尽心服侍。其后虽返归如皋故里,但因身体常年透支,董小宛终于病倒不起。据晚清民国学者、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考实,董小宛病殁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正月初二日,得年二十八,葬于影梅庵。民间流传董为南下清兵掳掠至京师,后顺治帝不能得负气出家之说云云,实为附会的无稽之谈。孟文批评:“凡作小说,劈空结撰可也,倒乱史事,殊伤道德,即或比附史事,加以色泽或穿插其间,世间亦自有此一体。然不应将无作有,以流言掩事实,止可以其事本属离奇,而用文笔加甚之,不得节外生枝,纯用指鹿为马方法,对历史上肆无忌惮,毁记载之信用。事关公德,不可不辨也。”(孟森《董小宛考编年》)。顺治皇后董鄂氏,满洲人,而非董小宛;顺治帝以病故,而非出家。据《清史稿》载,入清后冒辟疆隐居不出,著述甚富,“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卒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年八十三。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