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评论 金山热评

为群众烹饪可口美味的“文化大餐”

2018-06-19 12:05

6月19日讯 2015年至2017年,江苏省以上财政3年投入超20亿元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达95%。(6月19日《中国江苏网》)

公共文化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通过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宫、少年宫、文化广场等公布广泛的文化场所,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的公益性质的文艺演出等,这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文化服务工程,从江苏省财政投入来看,支持“群众文化”呈现出高质量、高水平、广覆盖、倾基层的特点,可以说,为“群众文化”提质上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服务的方式是免费,即政府买单。对这一道文化大餐,政府买单要体现精准服务的理念,就一定要找准群众的需求,满足群众的胃口,让群众自己“点菜”,这就能确保,每一笔宝贵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资金都能够做到“好钢用到刀刃上”。面向群众的文化服务,不在“求大求洋”,不在“面子”,一定要注重“里子”,要充分征求社会意见,广泛调研摸透实情,真正把群众最需要的文化服务,及时准确地送到群众家门口。

文化扶贫,贵在扶志。扶贫先扶志,扶贫要扶智。如何扶志、扶智,需要靠先进的文化服务。让低保户能看上有线电视,为经济薄弱的地区文化站所免费赠送图书,为5000家左右的农家书屋更新纸质出版物,新建电子农家书屋约2000家。对于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而言,文化投放更显“捉襟见肘“,加大这些地方和群体的公共服务的投入,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同等的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正是文化扶贫的初心,体现了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普惠性“,更增强了这些地区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期以来,为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我们采取的是“送文化“,将大城市的图书、文艺演出送到广袤的基层群众身边,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文化要送,更要”种文化“。从文化的层面来讲,基层群众文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广袤的基层土壤之上,补齐基层文化短板,不仅仅在于”送“,更要通过创新方式,激活群众文化,特别是优秀的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对于基层文化服务不能仅仅在”硬件“上投入,更要在文化服务上下功夫, 杜绝”一送了之、千篇一律“,而要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文化多样性,在扶植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壮大上下功夫,使文化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出来,使乡村社区与城市形成”文化互补“的融合局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补齐公共文化基层这块短板,正是为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固本培源“,正是在呵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涵养优秀文化命脉。(李瑞强)

责任编辑:董礼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