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镇江商会往事

2018-07-09 09:28

10561531097078786

82321531097078786

 

文/王礼刚

镇江商会筹建于1903年,成立于1905年,初名镇江商务事务所,嗣后因镇江为开商大埠,经清政府商部令命名为镇江商会。

1

镇江商会成立

镇江商会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筹备,1905年7月成立,“初赁城西龙王巷钱业公所出租之市房为会所”,辛亥以后,会所移于南马路旧洋务局。

1931年以前,镇江商会曾在节约巷45号办公,大门开在大龙王巷(原名商会街),门额上有“诚仁堂分局”石门额一块。

《江苏省会辑要》记载,“镇江商会始于清光绪末年,初名镇江商务分事务所,旋改名镇江商会,惟手续未备,致未正式成立。民国九年,筹备改组,派员晋京赴部请求设立镇江总商会,祗以当时省总商会限定六处,镇江格于限制,请设总会未准,又以镇江为通商大埠,经部令命名镇江商会。未以丹徒县商会名者,盖有别也。十年商会成立,其组织为董事制,计会董三十二人,特别会董八人,由镇江各业董票选之。十六年改委员制,今则执行委员十五人,监察委员七人,候补执行委员八人,候补监察委员四人,各业出席商会代表,共四百八十余人,月支经费七百余元。”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常镇通海道及丹徒县照会丹徒县商务分局代理局董吴兆恩等人,责其兴办商会。经过筹备,镇江商会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正式成立,各同业公会为其团体会员。民国十年(1921年)改组,实行董事会制,选举会董及正副会长。民国17年实行委员会制,选举执委、监委与主席。日本侵华期间,原商会解体,镇江曾建立完全为日伪服务的伪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成立商会整理委员会。翌年5月,选举产生理事会,商会正式恢复。

镇江商会历届情况:1905年7月,总理吴兆恩(泽民),协理闵文銮;1908年7月,总理朱绍周(朗轩);1911年,总理于鼎源(立三),协理李振远;1913年4月,会长吴兆恩;1921年3月,会长于树深(小川),副会长仇承荣;1925年12月,会长陆小波(锡庚),副会长胡健春;1928年5月,主席陆小波;1935年10月,主席冷遹;1937年3月,主席陆小波;1945年11月,主委陆小波,副主委严惠宇、徐国森、刘仰山、周道谦;1946年5月,理事长陆小波。

2

商会位于伯先路

镇江商会位于伯先路73号,该处原为洋务局遗址,由镇江商会用北伐军归还镇江工商界借款二十万元中的四万元作建筑费,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成。

整个建筑为中西结合形制,占地面积1891.20平方米,房屋78.5间。青砖砌筑,砖混结构,正门朝南,迎街东面另造一大门楼,整个建筑呈长方形。南面门楼为西式墙面,砌8个方形砖柱,中部大门上凸出,砖砌劵形门洞上有逐层向内凹的圈带状装饰,劵底落在圆白石柱上,门上嵌白石横额,有于右任书写的“镇江商会”四个大字。其内部为中式三进。第一进为走廊、天井。中为大厅,面阔三间,迎面朝南采用中式隔扇,两旁为厢房,内部多为木立柱式,水磨石子地面,平顶天花;第二进为两层楼,走廊、天花、地面均西式;第三进由东大门通道进入,设有楼梯,进入天井为一座三层楼房,有走廊与第二进相通。

民国二十年(1931年),曾为中央银行镇江支行,前为营业大厅,后两层楼为办公用房,陆小波任银行经理。抗战时期,为日军宪兵队强占。抗战结束后,一部分为苏宁善后救济总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为镇江饭店。

3

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镇江商会成立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始终是活跃于镇江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镇江商会代表民族利益保护商界安全和工商业者的利益,举办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在推翻帝制、反帝爱国斗争中,在社会经济、交通、市政、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为镇江建设、发展、安定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镇江商会作为主要在以下方面:

在辛亥革命和光复镇江中发挥作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发生后,镇江商会与市议会一道劝说清军旗营副都统载穆,使3000多旗兵缴械,镇江得以和平光复。

为地方安宁作出努力。民国二年(1913年),镇江商会为免遭张勋辫子军攻打镇江,筹款遣散驻镇三十二旅。在军阀混战期间,筹款支应给往来镇江的各系过境部队,使镇江市民、商界、企业免遭抢掠。

支持北伐。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北伐军至镇,镇江商会向各行业筹款20万元借给国民革命军。

反帝爱国。民国八年(1919年)6月7日,镇江声援与支持北京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镇江商会宣布罢市,并发电报给北京政府。《镇江市志》记载:“5月21日,镇江商界为青岛问题召开了千人大会,决定对日经济绝交,不进日货,不卖日货,不用日本轮船运货,不为日商张贴广告,远销东洋的镇江江绸也停止发货。”

接管英租界。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24日,英领事怀雅特致函镇江商会并商团团长陆小波,表示愿意暂交英租界。商会接函后,即转丹徒县知事卢子衡、警察厅长袁季梅和交涉员贾士毅前往接受英租界。同时,集合商团,整队出发,在陆小波率领下前往英租界。长达66年的“国中之国”——镇江英租界至此寿终正寝,镇江人民的反帝斗争取得一个重大胜利。以商团参与接收英租界,在当时中国,亦属罕见。

坚决抗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镇江商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对日宣战,电文如下:“日本乘我天灾,突以横暴之兵力强占我东三省各地,肆其焚杀掠夺,此固国际之创闻,亦我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奇辱,凡在血气之伦,孰不发指眦裂。……伏望‘毅然独断,移中原屡胜之师,发东北精悍之卒以为前驱,惟能战而后可和,亦有备始能无患’。”

热心镇江公益事业。辛亥革命后,镇江商会各同业公会分别举办或联合举办私立小学7所,中学1所。分别是1927年由继抚塾改组而成的私立孤儿院小学;1929年,由煤铁锅业创办私立达仁小学;1920年,由镇江钱、绸、江广(南北货和糖)三业联合创办私立润商小学;1930年,创办私立大照职工子弟学校;1931年,于氏宗祠创建私立忠肃小学;1929年,镇江航业公会创办私立航业小学;1936年,在千秋桥开办私立崇华小学;1937年,创办了私立京江中学等等。除进行普通教育外,还开办过商科与簿记班。

发展镇江交通运输。镇江商会于上个世纪20年代,支持发展镇扬长途汽车与轮渡联营。镇江商会还密切关注镇东铁路建设,镇江商会应铁道部咨询,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二月,认定敷设镇东铁路,“足以繁荣镇江,擬具说帖”。为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兴办水厂、电厂。参与市政建设。镇江商会参与马路规划、建设与筹款。

为商户谋利。在1932年至1934年期间,镇江出现“市面景象萧条”、“金融呆滞”的状况,镇江商会极力“救济商业衰败”,以维护商业稳定,社会稳定。

开办慈善事业。自清末至民国初年,镇江商界、商会先后举办过京口救生会、安仁堂、焦山救生总局、公善堂、同善堂、瓜镇义渡局、贫嫠教养所(完节堂)、红卍字会、北门孤儿院、恤灾公所、玉英贫儿院、镇江孤儿院、生计互助社、私立苦儿院、普济轮渡、世界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江苏省救济院、育婴所、养老所、普仁诊所、冬赈局等地方公益救济事业。每年冬寒,负责举办冬赈。

赈灾抚民。民国十九年(1930年),镇江遭受水灾,灾荒使粮价大涨,镇江商会自西贡购进大米2万多包,以平抑物价。翌年,苏北水灾,镇江商会开展募捐并组团赴高邮、兴化等地慰问和救济灾民。

参与社会管理。民国期间,为消防计,曾先后办了17个救火会。

镇江商会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商会,镇江又为江苏省省会,在全省亦占重要地位,冷遹、陆小波先后曾任江苏省商会联合会会长,镇江商会在清末民初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