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李白笔下的镇江诗行

2018-07-09 09:31

文/缪晓阳

古体诗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文学宝库最瑰丽的那颗明珠,而其中就有不少关于镇江的脍炙人口的诗歌。诗仙李白也曾挥毫写下与镇江有关的诗歌,并吟唱至今。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李白的这首《丁都护歌》,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对,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李白的《丁都护歌》成于何年,有人认为是公元747年(天宝六年)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所作,当时李白第二次漫游吴越,南下途中经云阳(镇江丹阳)。也有人认为作于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当时润州刺史齐澣在当地开凿新河,李白看到当时由云阳从水路运输石头的情形,因用古曲题目写下这首诗。

无论是738年还是747年,一千多年之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李白的《丁都护歌》提供了真实的画面,而画家刘继卣创作的《丁都护诗意》,则成了更为现实的中国注解。

李白漫游江南,来到云阳(镇江丹阳),当时天旱水涸,在官吏的监督下,民工们在运河上逆水拖船,长途运石。李白目睹了民工们悲苦不堪的情形,写下了这首《丁都护歌》,揭露了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残酷,倾诉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作不是很多,但是他在镇江丹阳写下的《丁都护歌》,让我们看到了李白风格沉郁的一面。全诗哀伤悲苦,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评曰: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此李诗之近杜者。

《焦山望松寥山》

石壁望松寥,

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

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

举手来相招。

松寥山是紧靠焦山东北侧的一座岩石山体。不过松寥山的名称还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松寥山是指这两座岩石山,简称松山和寥山,另一种观点认为松寥山仅指靠近焦山的那座岩石山,而远的那座叫夷山。

“天宝元年(742年)诗人李白由鲁往浙,舟自广陵至润,登焦山览胜,赋诗《焦山望松寥山》。”(《京口文化》)

同样是在镇江,登上焦山的李白,心情是愉悦的,再加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渲染,作者的想象力可谓“羽化而登仙”,飞入青天之上——彩虹作桥,仙人招手,好一番浪漫瑰丽的景象。

有人认为此诗应该入选《唐诗三百首》,私以为然也。此诗语言并不华丽,但大胆、绚烂的幻想,有助于培养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笔者以为,我们镇江的小孩子最好应该学一学,背一背,这首诗朗朗上口,简单易记,孩子们在幻想的氛围中了解李白与镇江的一段历史,可谓相得益彰。

《永王东巡歌》其六

丹阳北固是吴关,

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

两岸旌旗绕碧山。

《永王冬巡歌》是李白在永王军幕中所作组诗,这一组诗表现了李白想平定祸乱,为国立功的宏大的政治抱负。永王,名璘,唐玄宗第十六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叛军攻陷潼关,玄宗逃往四川。途中下诏命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同年十二月,璘擅率舟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派人征召隐居庐山的李白。李白应召参加李璘幕府。至德二载(757),永王璘被唐肃宗李亨打败,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所杀。李白也坐永王璘罪流放夜郎。

永王东巡歌其六,描述了丹阳地形险要,风景如画。永王军队驻屯长江两岸,一直延伸至海边。这些其实都是想象或鼓励之辞,实际上李璘的军事势力最东只到丹阳。

李白在《南奔书怀》中,也提到了丹阳,“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李白与镇江,特别是丹阳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