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沙腰河上的三座桥

2018-07-23 14:10

洪家桥

洪家桥

《重修田家桥记》拓片,窦启荣拓 陶春 摄

《重修田家桥记》拓片,窦启荣拓 陶春 摄

文/田镇苏

田昌宇,镇江东乡大路镇田家桥村树德堂人,民国时期大路镇的一位乡绅,柳湖田氏三十世孙。

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于“镇江东之五十里”,“东滨大江,西傍群山,绵亘可四十里,上下游皆达于江,为圌滨、平昌两境唯一之干河”的沙腰河上,仅四五年间亲自经理修建了田家桥、洪家桥与夏家桥,并分别为三座桥留下三块石刻碑文。碑文不仅记叙了修桥过程,还为后人记下当年优美的自然风光,及许多人为公共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研究镇江东乡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史证。

河畔最美田家桥

据村里老人回忆:田家桥桥面下东西两侧相隔约4米各有一排石柱,每排4根,柱高4-5米,直径约50厘米,间隔30厘米,分别立在河底的水泥底座上;两排石柱之间可供木船、木筏来往;两边石头垒成的坡岸与石柱、及石柱之间形成的空间,成为村里孩童夏季戏耍的纳凉最佳处。桥面铺石,桥心4米水平,两边呈坡面与河岸路面相接;桥面上设有桥栏,桥栏分别有6根石柱,柱顶有饰物;两柱间分别对称均匀地插有3至5根铁杆,杆尖呈梭镖状,铁杆、石柱间用铁链相连,就如同飘落在田家桥村头的一段优美的“乐谱”,是沙腰河畔最美的桥。

据1000多字的《重修田家桥记》碑文记载得知,当年沙腰河“江潮至则引以溉田,山以利行人”,沙腰河畔风光秀丽。然而,当年居住在圌山脚下沙腰河畔的百姓,大多采伐山上树木建木桥,木桥“易隳”, 曾参与过多次修桥的乡绅田昌宇则想改建成石桥。但因“功巨费艰,恒畏缩不敢发”。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本村贻榖堂宅里的巨商九姑老爷王原甫从江北回来,得知昌宇愁眉之事后,“立允钜金”550大洋。为此,昌宇前辈信心大增,不仅自掏500多大洋,其他田氏人家捐资452元,大路、姚桥镇分别捐助110元、68元;许多商号、僧人及其他各界社会20多家人士纷纷捐助,共募集大洋2159多元。募得资金后,已过不惑之年的昌宇君“躬亲督率,与工人俱,虽凛冽朔风,沁人肌骨,犹蹀躞河上不稍休”。

民国23年(1934年)田家桥重修竣工,建桥经理人为田昌宇。并于桥西建有两座亭子,一座位“于桥之西,名以望江,为行人休憩,夏日施茶之所,亦可谓贤且能矣”;一座将桥旁牌坊包裹起来,为牌坊亭,并将《重修田家桥记》石碑嵌于牌坊两柱之间。碑文由王继芳撰,孙绍芹书。孙绍芹先生,字麟书,号空空道人,大路镇新港杏花村人,东乡名士,以“绍芹”名于世,镇江市区诸多商号市招,东乡的堂匾寿额,多为孙氏手笔。

一波三折洪家桥

洪家桥,位于田家桥之北一二里许的沙腰河畔,是“自沙腰河山北港入口第四桥,为圌麓至江滨之要津,舆梁之设最不可缺”。据《大路镇志》介绍:“洪家桥,以姓氏得桥名,以桥名定村名。该村原有洪姓居住,并造木桥1座。清代圌山赵家村赵氏三房后裔迁入。”

据《重修洪家桥记》所叙:清季该村赵君晓轩、蒋君定因见木桥易隳,而集资要改建成石桥。哪知,“修筑将成,匠人打折石板两块,无力再购,两旁以木代石,历有年所。”早年的沙腰河行走船只,为此洪家桥桥面大概留下了中间是石板,两边是木头的“奇观”,也是无奈之举。

若干年后,“丙寅(1926年)岁小轩迁居斯桥之西,目击桥梁残缺,亟思重修,爰邀集萧君彩章、孙君绥之、赵君文榛、赵君士昌、赵君履平发起修造。”据所知,小轩,即田小(筱)轩,柳湖田氏海松分人,祖上居住洪家桥之北的姜家桥,其有三子,有的是医生,有的教书,其中一子为“丹徒县田桥小学”第一任校长;萧彩章,即与田家桥一河之隔的萧家村萧宅之主,他所创建萧宅后进的门楼上的砖石木雕,被无数专家、游人所喜爱,为此萧宅被列为镇江新区“三普新发现名录”,被保存下来。由此推测,上述发起修桥人士皆有一定资产,且热心公益。

“桥东万福庵住持僧固安亦有同志遂发薄劝募”。桥东万福庵住所,为两进院落,原是田家桥村东柳湖田氏隆效分支人家的粮仓与客栈,后捐给寺院为“万福庵”;寺院被清后,成为田桥大队的“合作医疗所”;再此后成为田家桥第九生产队的仓库。僧人固安参加“发薄劝募”后,“购置苏公桥板两块,奈苦收入无多,势欲中止。”那个年代,建石桥非同小可。

在“势欲中止”的情形之下,小轩“复邀约田君昌宇专董其事”。为此,田昌宇捐大洋12元,并用自己的威信与人脉“向大路镇各商号洎(及)各殷实劝募,煞费经营”。据碑上记载:约二十户商铺作了捐赠,如大成号、久丰号、福源号、双凤园、蒋三肉铺……邻近的赵家村、新庙村、寺院也前来捐赠,“万佛庵助洋七十一元四角八分”是捐款最多的;许多热心人士纷纷捐款,其中个人捐赠最多的是“苏良卿嫂助洋五十元”,据推测她应是大路老街上的名门“苏家”之妇。合计共收捐款414元4角,洪家桥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始克竣工,而桥西之六二桥亦修筑完竣”,并立碑纪念。碑文由田筱轩撰写,经理人田昌宇。

综上所述,洪家桥可谓一波三折,终由田昌宇鼎力相助,始得成功。

至今难觅夏家桥

夏家桥,从没见过,早几年都没听说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回老家时才听老人们说,夏家桥也是由田昌宇经理修建,并立有碑文。

夏家桥,是大路镇老街“北巷口”外姜子河(音)上的一座桥,姜子河是沙腰河的一条支河。早年的沙腰河两旁的沟渠支流有二十多条,其中流经田家桥村时,主河向西拐去,则派生出一条往东南方向的姜子河。此河流向老街北边的“大路镇卫生院”门前后,则继续沿着老街一直向东直达长江。那里的老人说,当年建设大路中学时的许多建材,都是从这条河上运载过来。

当地的老人们还说,夏家桥就是1933年建筑在姜子河上的一座石桥,也是大路镇北边人家上街的必经之桥。有人说,它是一座高大呈梯形的桥,比田家桥高大;有人说桥上有铁栏杆,可以为老街防盗;也有人说它不如田家桥,但桥下可行木筏;稍年轻的人说,它就是三块石板搭起来的小桥。然而,凡是见过这夏家桥的人都知道有块“夏家桥碑”。

曾编写过《大路镇志》的赵先生说,夏家桥碑挺宽大的,上面有二百多字的碑文,有着大路老街的许多信息。东乡名士孙绍芹的孙子孙金生老人说,碑上的文字是他祖父所书。田家桥的老人们都说,自田家桥铺着的苏石,一直通到夏家桥,下雨天上街都不会踩烂泥路。

如今夏家桥所在地已是一条水泥大道,姜子河大部分已消失,剩余部分也成为水渠、水沟,为此还能让人们指出桥址的大概位置。桥虽没有,但听人们说“碑”还在,也许被埋在附近某处房屋下面,或者附近某段路基下面。

虽然如今没能看到“夏家桥碑”,没有断定此桥也是乡绅田昌宇所修的依据,但从《重修田家桥记》《重修洪家桥记》中可看出,他是一位有财力、有能力,热心公共慈善事业的乡绅,还听说他曾捐款修建了田家桥东面陈家滩的过街篷,那是一座四根立柱红漆堂堂的“过街篷”,也曾立碑。为此,夏家桥也是乡绅田昌宇经理修建的推断,并非毫无根据。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