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聚力产业强市 推进高质量发展 聚焦

以民为本,书写人民生活高质量

——全市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体系解读之六

2018-08-29 10:09

本报记者 胡冰心

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让百姓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镇江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2018年度辖市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实施办法》《2018年度市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实施办法》等文件的密集下发,为我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路径。这其中,关于“人民生活高质量”有多个具体细化指标,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比、公众安全感等。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今年1-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015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21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8%的较低水平。市人社局就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紧盯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兜牢就业底线;深化“创响镇江”行动,扩大创业,重点扶持“大学生、高技能人才、科技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四类人员创业,并带动更多人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稳定就业;同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

什么样的生活,称得上“高质量”?对于很多老人来说,答案首先就在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目前,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0.3万人,占总人口的36.1%,高于全省、全国水平,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是全国、全省最高的地区之一。

市民政局福善处处长陈正革介绍,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市正在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有养老机构138家,养老机构床位达21524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比例已达55.2%。“除了‘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人数占比’和‘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这两个共性指标外,镇江自己还列出一个‘个性化指标’,即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陈正革介绍,目前我市已有日间照料中心20家,今年内计划新建日间照料中心5家,其中句容1家、京口区1家、润州区2家、镇江新区1家,句容的1家已建成,其余的正在建设推进之中。

“镇江的‘公众安全感’历年来都很高!2014年镇江的‘公众安全感’位列全省第一,2018年上半年位列全省第三。”谈起“安全感”,市委政法委综治处处长胡庆海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提升城市的安全感,需要在多个方面下狠功夫,如,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压降案件、提高破案率;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途径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效防范;突出重点领域监控,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

高质量的生活,“高”在人的全面发展。响应这一诉求,我市一直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拿“高中阶段优质教育学校比例”来说,这一数据是指区域内普通高中达市定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达市定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和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的占比情况,主要反映设区市及县(区)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学校建设和发展水平。“目前我市有公办普通高中17所,其中三星级高中3所,四星级高中13所,剩下的一所是今年新招生的心湖中学。由于心湖中学今年刚招生,所以还不可以参加星级评定。”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张志锁说。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26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74所,省优质幼儿园达177所。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君民认为,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了“纵深”阶段的结果,“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也能跟上、不断适应人民需求的步伐。”他表示,高质量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协调发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绿色发展,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坚持共享发展,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他表示,归根结底,一切发展最终的目的就是持续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