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本网专稿

省镇江监狱“科学矫正工程”见闻

2018-09-09 17:32

金山网讯 近年来,在推进现代监狱建设中,省镇江监狱积极践行“安全为先,教育为本”,将传统改造手段与先进矫正理念融会贯通,运用现代矫正技术手段,着力打造特色明显的“科学矫正工程”,不断刷新罪犯改造质量攀高指标。

科学矫治,理念在“新”

“起初就是一头雾水,谈什么?怎么谈?心里完全没谱儿。”这是监狱“教育改造能手”朱国涌刚工作时的内心写照,他说:“单纯和罪犯聊家常,效果很一般,聊不出实质性的东西。后来,监狱鼓励我们去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后又引入心理测试评估。从此我便掌握了‘致胜门道’,对照罪犯心理评估测试表上的评测数值,每一次与罪犯谈心都能直击要害。目前,分管的重点罪犯持续稳定。”

上世纪90年代末,镇江监狱率先在全国将心理矫治技术应用于罪犯教育改造实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自此以后,打开了镇江监狱相继引入新技术的“门窗”,结构性面谈、询证矫正、人身危险性评估、内视观想等手段纷至沓来。依照“科学认识罪犯-科学评估罪犯-科学矫正罪犯”的基本脉络,深化罪犯危险性评估体系建设,为有效防控罪犯自杀、行凶、脱逃等拉起“心理预警线”。

心,有多远;路,走多远。回眸往昔,副监狱长杭寿根信心满满:“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这些年来,监狱坚持项目带动教育改造工作研发‘主动性攻击行为控制项目’,推广内视观想矫正项目,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学习培训工作,目前研制的‘主动性攻击行为控制项目’纲要已得到省局职能处室和专家的肯定,不日将应用于罪犯矫正实践。”其话语间,流露的是出自信与希冀,镇江监狱心理矫治这块“金字招牌”将会越擦越亮。

社会帮教,感化在“情”

2016年,江苏法制报一篇题为《再喊一声妈妈》的报道,讲述了镇江癌症康复者协会“爱心使者”李小群帮教镇江监狱罪犯陆某的感人故事。退休民警杜微家见证了这段人间真情,至今记忆犹新:“李老师用14年的真心帮教换得浪子回头,陆某在刑满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嚎啕大哭,大喊‘妈妈,我会好好的,我会好好的!’那情景真心感人。”

李小群“马拉松”式的爱心故事,只是至今监狱“一帮一”社会帮教活动诸多成功案例之一。时光追溯至1997年,监狱向社会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志愿者牵手失足者,开展结对帮教活动,镇江癌症康复者协会的“抗癌明星”走进高墙内,用自己与病魔斗争的经历,劝导罪犯,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帮教之路。2018年在江苏监狱系统“十优教育改造故事”和“十佳社会帮教使者”评选揭晓仪式上,“抗癌明星”帮教团队受到隆重表彰,其事迹再度传为佳话。

帮教成果,昭示着教育改造工作的融合与创新。近年来,监狱围绕“亲情、人文、法治”主题,建立帮教档案库,定期更新数据,形式多样地开展活动。每年,利用传统节日举办亲情帮教会;采用“小视频”手段,录播走访困难罪犯家庭实况,以亲人的呼唤感化浪子;借用地方司法部门之力,组织法律咨询、送法进监等活动。多渠道、多组合、多样式引入社会资源,切实强化帮教促改功能。

以文化人,靶向在“德”

“在日常改造中,文化就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特效。”十监区副教导员李卓凡虽然年轻,但工作颇有见地,“百善孝为首,育人德为先,在文化建设方面紧扣‘德’字,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美德部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监区文化中‘德’的内涵,经过文化的熏陶,一些顽劣的罪犯,久而久之,也会‘化为绕指柔’......”这种对监区文化的深刻理解,在镇江监狱已成为一线民警的共识,德育之花也是随处可现。

“警官,你可别不信,今天上楼的时候,差点就动手开打了,后面总拿我开涮的李某某真是讨厌!”十监区罪犯王某在个别谈话教育中向分管民警吐露出一次很悬的“危机”。当时他气得呀,一肚子火,血往脑门涌,就在这“火药罐一点就着”之际,巧好抬眼看见楼道里那幅‘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宣传画,王犯将攥紧的拳头又松开了。他对监区民警说:“我也快刑满了,何必斤斤计较呢?这一拳下去,就会延长家人的探亲路!”

现在走入监区,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监狱通过“崇德”、“秉德”、“尚德”三座监舍楼的命名,使得“一楼层一特色”充分彰显,移步换景,警句格言、名人名言、励志故事处处点缀,让罪犯在改造中感受到崇德向上的文化辐射。与此同时,围绕“修身正德”,举办趣味运动会、主题演讲、是非辩论赛、兴趣小组成果展等,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对罪犯的思想引导。监狱还不断加大“七个一”工程建设,加强流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用好多媒体手段,在“启迪网”、“启明报”上设立专栏,与罪犯进行“德育”互动,激发罪犯主动参与活动、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改变不良行为。

作者:解西辉  杜杰  孙琛

单位:省镇江监狱

责任编辑:陈希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