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国内专题 “新时代、新梦想”新春走基层 新闻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清水塘,南京水环境治理的一个范本

2018-09-12 17:27 来源:南京日报

持续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

清水塘,水环境治理的一个范本 

云影徘徊的清澈水面,几只水鸟在嬉戏;

绿柳扶风的环塘小径,三五成群的居民在休闲散步;

塘内荷花摇曳,不时飞来几只蜻蜓,停在花蕾间小憩;

……

家住秦淮区枫丹白露小区的居民王毅,近日给记者发来一段视频,自豪地说,曾经黑臭让人掩鼻的清水塘,经过综合整治如今大变样,水清、岸绿、景美,好似一座天然小氧吧,成了周边居民休闲的露天客厅。

王毅请记者抽时间到清水塘看看。

曾经黑臭让人掩鼻,如今水清岸绿变身美景

位于秦淮区境内的清水塘,西邻龙蟠中路,南靠节制闸路,水域面积约3.3公顷。一湾内秦淮河从东、北两侧蜿蜒而过,如臂膀将其搂抱怀中。

9月3日下午3点多钟,记者来到整治一新的清水塘边。两侧居民楼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面,成群的小鱼在水草中悠游穿梭;几片荷田,荷叶亭亭如盖,荷花盛开,蜻蜓、蝴蝶缠绕嬉闹。几只来此捕食的水鸟,踏着水面,溅起一簇簇白色的水花,振翅钻进水塘中间一座人工生态小岛,眨眼不见踪影。

沿塘而建的白色栏杆旁,铺有彩色人行小道,休闲散步的居民成群结队;岸边建有人工水景,流水潺潺;塘边还有一座水榭,水榭内,几位老人在此谈天说笑……微风过处,淡淡的荷香、清新的水草味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的清水塘,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家住清水塘北侧水秀花园小区14号的居民叶芬说,“周边的污水、大便都往塘里排,黑臭的水面蚊蝇成群。每年从5月到10月,靠近塘边的居民楼,门窗都不敢随便开,从塘里飘来的空气太臭,臭得呛人;从塘边经过,都要捂着鼻子,一路小跑经过。还有蚊子,都是又黑又大的花蚊子,稍一停留,膀上、脸上就能叮上10多只,一咬一个包,又疼又痒。”

家住清水塘南侧枫丹白露小区的刘翠兰,在清水塘边生活了40多年。“小时候,清水塘的水,用手捧起来就能喝,很干净。”刘翠兰说。后来,周边居民楼越来越多,生活污水开始往塘里排,水质越来越差。尤其是不少渔民上岸后,在清水塘东侧居住,因为都是平房,没有厕所,他们就直接把粪便往塘里排;其间,有关单位也在塘底为他们建了排便管道,但因塘底淤泥下沉,管道错位、断裂,粪便还是直接排到了塘内。虽然也整治过几次,但效果一直不好。如今前后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科学系统整治,让清水塘名副其实

“这一次整治,我记得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进场施工的,当年12月底就结束了。一开始,我们也怀疑,整治成果能不能保持住。

但如今1年零8个月过去了,经过几个季节的考验,尤其是今年夏天几场暴雨的考验,水质依旧清澈。你看,一眼看到底,水底的水草清晰可见……”王毅指着清水塘边的景致对记者说。水清、岸绿、景美,曾经的臭水塘成了天然小氧吧,心情不好,在此走一走,什么烦恼都没了。

曾经让市民掩鼻的清水塘,水质为何清澈如许?“科学系统治理,不盲目动手。”秦淮区城管(水务)局总工程师戴钢说。进场整治前期,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场调研摸底,实地了解情况,找准彻底根治问题的症结;经多次组织治水专家,围绕“拆、截、清、修、引、测、管、景”座谈认证,最终拿出了控源截污、内源管理、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技术路径,通过企业化运作,实施系统化精准治理。

水环境治理的根本是源头治理。戴钢说,为此,他们首先整治了清水塘片区的14个排水口,解决污水下河问题。同时拆除塘底部分污水管,将污水分别导入塘的南北两侧污水管内;新建清水塘泵站,将污水导入市政污水管网,并全面完善片区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随后进行河底清淤,除用于水塘生态种植的淤泥,其余全部清空;塘水通过连结秦淮河的泵站,适时补给。

“污水源头、补水问题解决后,就要整治岸边环境了。”戴钢说,比如,修复拆除破损挡墙,对东侧拆除的棚户区进行清理;在塘体四周岸坡进行景观改造,将树木与草坪结合在一起,打造了1万平方米的阳光草坪、水景观,形成生态活水体验空间。同时对清空的水塘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投放食藻虫、游鱼、螺类,种植水草、莲藕,为飞鸟、水禽修建人工生态小岛,安装增氧设备等,构建水生物群落,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而水质能够始终保持清澈,与紧跟而上的长效管理分不开。”戴钢说,比如,建立水质自动检测系统,与河长制APP实现信息共享,动态监测水质指标、水利水文、水情突发事件等;同时加强对雨污分流、河道补水系统的日常管养;建立问题响应机制,确保岸坡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还安排专人对水质保持、水景效果、水生态系统及动力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落实责任+群众参与,铸就精品工程

整治清水塘,除了科学施策,还有一条,就是注重责任落实。可以说,是责任让清水塘恢复了本来面目。

“我退休了没事,经常到工地周边走走看看,干部们每个细节都要过问,要求很严格;施工人员吃住在工地上,加班加点,很感人。”刘翠兰说。

“项目上马后, 投入的机关干部、工作人员,没有休息日、节假日,每天一大早出去,除少部分晚上10点钟之后回家,大部分时间都是深夜12点之后才能到家,全部扑在整治项目上,对照标准,不敢有一点疏忽。”秦淮区城管(水务)局副局长徐连奎说。

“有一次,我们请治水专家一起研究用于净化水质的水草引进,专家给我们推荐了一种水草,说效果如何好,在外省多地治水使用。我们当时没有轻易听信,而是派人跑了几个地方,通过现场考察,确认真的有效,才决定引进。”秦淮区城管(水务)局局长卢杰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许多事项的决策、落实上,我们都要求尽心尽责,不容许有一丝马虎。”

……

“在治水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群众参与,实现成果共享。”卢杰说。比如在常态管理方面,动员住在周边的退休老人,成立“亲水巡逻队”,20多人每天分两班在清水塘边巡逻,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通知河长解决,共守一塘清水。

目前,清水塘的水体透明度已经超过1.2米,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变成国家标准IV类。在系统遭遇特大暴雨或突发性污染的情况下,清水塘依靠自身的自净能力,5—7天可明显改善,15天左右可自行恢复至被污染前的水质。

清水塘的整治成效,仅是秦淮区水环境治理的成功范例之一。月牙湖、东水关、明御河……在这些串联一起的秦淮三湖六河的水体环境提升中,秦淮居民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善,触摸到了身边的幸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打造‘秦淮水系流域花园’的目标追求,在认真总结推广清水塘治理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路举措,始终以‘水清、岸绿、景美’回应广大群众对水环境的热切期盼。”秦淮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司勇说。

秦淮区委书记,南部新城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兼)林涛表示,水环境治理是秦淮区打造“最干净城区”的重要抓手,秦淮区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举全区之力做好区域水质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持续修复,多维度、全方位打造“水绿相融、人水和谐”的秦淮“水名片”。

本报记者 殷学兵 钟太昌

本报通讯员 秦萱

责任编辑:值班账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