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灶间的变化(下)

2018-09-25 09:45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用煤炉烧饭的日子里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炉子。晚上睡觉炉门没封好,第二天一早起来炉子熄了火,烟熏火燎地生炉子,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镇江早晨小巷中常见的镜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这几种现象才开始慢慢减少。

A

上世纪80年代初,液化气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那时候在大街上最常见到的就是自行车后面挂个液化气罐子(图1)。驮液化气罐子的自行车还不能太小,28的最好,26的也行,再小罐子挂上去就碰到地了。罐子挂在车后面骑车也有讲究,转弯的时候车身不能太倾,不然液化气罐就蹭到地了。”家住桃园的陈炜说,“那时候我家好不容易有了液化气,每次我爸去桃园的液化气站(图2)充气,我都要跟着去看。感觉挺得瑟的吧。”

为什么会得瑟呢?“那时候能用上液化气的人家可少了。我家兄弟三个,父母上班的单位离家都挺远的,中午回不来。我妈每天下午回到家就快六点了,再买买菜,我每天差不多晚上八点才能吃到晚饭。烧煤球的炉子火不旺,烧菜特别慢,等用上液化气,那个做菜的速度立马就上来了。”陈炜至今还记得,刚用上液化气的那两年,每到过年,总有邻居因为家里来了客人,到他家借液化灶用。“过年时请客总得做上至少七八个菜吧,要是用煤炉谁家忙得过来?等最后一个菜上去,第一个菜早就凉透了。”

“那个时候还有这么一句话,丈母娘相女婿要看他有没有力气,拎不拎得动液化气罐子。”市民黄女士笑着回忆。

黄女士说,因为液化气她还跟老公发生过一次较大的争执。“那时候我们和我父亲住,我父亲小中风,行动不是太方便,平时帮不上我什么。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单位又离得远,早晨六点多出门,晚上靠近六点才回家,老公又在外地工作,我一个人忙里忙外就特别希望能有个液化气灶。但那时候液化气也是计划的,你没计划就用不上。”黄女士说,后来老公作为人才引进调到镇江工作,引进她老公的单位作为人才奖励奖了他一个液化气的计划。但是老公却在没有和她说的情况下就把这个计划给了自己的妹妹当嫁妆。“这下我可气坏了,我这么辛苦,他怎么就不体贴呢?而且也太不尊重人了,就算要给也得和我说一下吧。”

好在1990年,黄女士家装了管道煤气,终于摆脱了煤球。十多年后,又用上了天然气(图3)。“装上煤气的那天,我开心死了,再也不用大早起来生炉子了。后来,我们家很快就装了煤气热水器,不用到外面的浴室去排队,冬天也可以在家洗澡,感觉日子一下子就轻快起来。”

B

随着经济的发展,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的居民越来越多,城区里多处出现了储存煤气的巨大煤气罐(图4)。而逢年过节,为了保证居民供气充裕安全,工人们也都会加班加点的生产、检查(图5、6、7、8)。

而灶间的变化也随着越来越大。

“记得小时候用煤炉,家里是没有厨房的,就是在门口搭了个披子,里面搁张破桌子当案板。等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结婚时已经有了煤气,我还赶时髦装了个抽油烟机,但根本没有做饭就开的习惯,结果时间一久,厨房里的墙上还是沾满了油污。到后来再换商品房时,我在厨房里装了整体厨柜,灶是买的灶台、抽油烟机、消毒柜三合一的一体机……”54岁的乔女士说。

“我爸是厨师,平时喜欢喝点小酒,我记得我们家当时有个大灶,上面用的锅是在铁匠铺打的铁锅(图9)。我爸说,这种锅用大火炒肉丝比较嫩。那时候家里的锅不多,除了煮饭的双耳锅,就是炒菜的铁锅,还有一口砂锅,过年过节我爸会用来熬个汤什么的。我最怕煮饭,火大了会焦,锅巴一厚饭就少了,火小了就会夹生。更不要说在家做个饼啊、包子什么的,感觉就是不方便。”42岁的绍女士说,有个当厨师的爸爸,她一直对做饭做菜很有兴趣,但以前厨房里的设备太少了,她就会觉得麻烦,,“后来有了电饭锅,不粘锅,电砂锅,又有了电磁炉,电烤箱……反正这些我都买了,现在做菜是种乐趣。我常常看到好的菜谱就学了自己做,没事还在家做做小蛋糕小饼干什么的,挺自得其乐的。总之一句话,现在不怕下厨房了。”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