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新闻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形成好风气

——探访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如何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2018-09-25 17:30 来源:淮安新闻网

安置小区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啥样?答案大多是:墙色丑、户型差、绿化少、环境乱。可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农民集中居住点——头河安置小区打破了这种传统印象:房屋粉墙黛瓦,简淡清幽,颇有些江南乡村韵味;小区内道路整洁,一畦畦绿植正在栽种,五层高的楼房还配有电梯!

“我们的初衷就是‘让安置房不像安置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真正让老百姓住上‘满意房’。”9月21日,淮安市洪泽区委常委、蒋坝镇党委书记王伟告诉记者。

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启动新型农民集中区建设始于2015年,目前一期已经交付使用,占地2.5万平方米,安置村民200户;二期规划占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可安置村民195户,预计今年年底交付;三期总规划占地面积126亩,可安置零散村庄等村民1200户。为何如此规划?王伟说,村民居住散乱,基础设施配套缺乏,有的旧房还存在安全隐患。“集中居住,可以提高农民群众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品质,还可以释放土地空间,盘活资源。”

以民为本 让农民住上好房子

“看,那就是我家老房子。”在头河安置小区一期3号楼三楼胡洪军新家,透过厨房窗户就能看到还未拆迁的老宅。

“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瓦房,六间房、一间厨房,还有一间旱厕,和现在新家没法比。”胡洪军说,拆迁时自家拿了两套房,父母住一套一楼105平方米的,自己一家三口住的是三楼95平米的。95平米的新房,三室一厅,宽敞明亮,南北通透,装修一新。“做饭用天然气,卫生间有抽水马桶,现在住的房子跟城里人是一样的。”言语间,胡洪军透着自豪。

头河安置小区规划和建设都是委托省城的建筑设计单位。镇里提供5种户型供村民选择,还像城里商品房一样装修了样板房,让村民能够直观地看到房子装修效果。考虑到在农村居住的留守老人多,小区超前规划了五层带电梯的花园洋房。“两户一梯,电梯是三菱的,这种五层花园洋房在城里也不多见吧?”采访中,55岁的马金忠笑着说。

“刚开始推进拆迁,心里没什么底,怕农民不愿意搬。”让蒋坝镇镇长郭孝洋没想到的是,拆迁补偿方案一出来,农民觉得不吃亏,工作开展起来比想像中顺利多了。村民旧房每平方米补偿500元左右,集中居住区新房价格等面积房价每平方米700元,超出旧房面积部分最高按1100元每平米计算。村民旧房面积都在200平方米左右,基本不花钱就能拿两套房。“农民心里都有本账,觉得合适了,自然愿意搬。”郭孝洋说,蒋坝制定合适的拆迁补偿政策,在财力允许情况下,尽量提高农民利益,首批安置的200户农民很快都签字了。

发展产业 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现安居,同时还要有业可就。

67岁的胡学广是头河村四组村民,今年春天搬进头河安置小区。每天,他和老伴一起到小区对面的一家渔网具加工厂上班。“和我们一起工作的都是附近的老熟人,有几十个人呢。”胡学广说,蒋坝人从小和水打交道,渔网具对他们来说都是熟行当,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外出打工,和老伴每天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挺满意。

2017年,蒋坝镇渔网具产量达400万条,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产值达4亿元。“蒋坝镇渔网具产业园规划在头河安置小区附近,让老百姓出门便可就业。”王伟介绍,头河安置小区附近还规划建设学校、医院、水产品交易中心,方便百姓生活。

除了渔网具产业,借着打造中国河工风情小镇的东风,蒋坝镇服务业发展蒸蒸日上,这些为村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在在镇上,找个工作方便得很。”今年4月搬到新居后,头河村七组村民李长荣不再出去打工,就在小区里搞装潢生意,每月能赚好几千元。李长荣老婆在镇上的老复兴酒店找了份工作,每个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以前在老宅,老婆在家种两亩多田,养些鸡鸭,收入没有现在高。”李长荣感慨,“现在居住环境好,家门口还能打工挣钱,日子越来越好,我一点不想出去了。”

郭孝洋告诉记者,蒋坝对镇上搬迁后留下的民居计划实行分类改造,有的作为公共空间改造,让片区更美;有的改造成民宿、客栈、酒吧、咖啡馆,恢复豆腐工坊、小磨麻油等传统手工艺,形成有生活模式的旅游业态与产业支撑;有的将改造成田园院落,面向长三角销售,引入上海、南京的都市精英人群,带来财富、信息、项目资源,形成农村与城市的双向流动,这些都可以帮助村民更好的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塑形铸魂 让村里形成好风气

推进集中居住,让世代与泥土为伴的农民从平地搬进楼房,综合环境和居住品质得到很大提升。但是,相比建筑形态,服务管理的提升和生活习惯的演变更难。

“让村民住进好房子后就万事大吉了?不,这才是刚刚开始。”王伟说,乡村振兴,不是光看农民房子住得好不好、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要“塑形”,更要“铸魂”。淮安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民成了“居民”,正是重塑文明秩序的好机会,头河安置小区将引进高水平的物业公司,为农民提供整洁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引导大家树立良好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家园洁净、美丽。物业还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家风建设,营造文明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乡风,推动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好风气需要倡导,同样离不开社会治理。韩建忠原来是头河村的村干部,打从头河小区一期居民拿房那天起,他就摇身一变,以网格员身份上岗了。为了应对新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头河安置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以网格员为依托,推动服务群众零距离。在网格中,网格员既是党的政策宣传员、问题信息收集员,又是矛盾纠纷调解员、民生事项服务员,每天开展串门访民意、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政策法规等日常工作,保证“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韩建忠说,自己也正和邻居们一样,从源头上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慢慢从根本上转化为居民。

融媒体记者 陆彦平 杨丹丹 通讯员 龚建军

责任编辑:值班账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