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舆情 金山热评

漫评:用传统文化擦亮重阳底色

2018-10-16 14:12 来源:龙虎网 张玲

“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岁岁重阳,重阳又至。在这个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的日子里,孝亲敬老仍旧是不变的主题。如何让这样的主题赓续持久?如何让重阳的底色更加鲜亮?不仅仅靠一年一度的节日纪念,还得靠传统文化加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述说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于重阳节而言,家庭情结自然不仅限于此,无论是尊老爱幼、妻贤夫安,还是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亦或是耕读传家、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这些都是中国人对家庭的执念与期待,也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中,用这些传统文化擦亮重阳的底色,重阳才更鲜活,也才更鲜亮。

风俗传承,让重阳更有意味。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又被称为“老人节”“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九九重阳更是寓意长久长寿,赋予了敬老和孝心的内涵。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共同庆祝重阳节。这些风俗传承让重阳不再单调,而是让孝亲敬老有了更饱满的内容,更深刻的意味,让人倍感亲切,倍增文化认同与自觉。

诗歌记录,让重阳更有意韵。少时不懂《游子吟》,读懂尽报“三春晖”。多少唐诗宋词赋予了重阳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也让重阳有了更深刻的意韵——“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风气铸成,让重阳更有意境。随着时代变迁,1988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老人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古有二十四孝,今天,“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孝心少年”等都是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等风气的铸成与发展,让重阳意境深远。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新时代下,让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之光照进现实,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如此,重阳节必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时代光彩。

老树新芽,枯木逢春,最美不过夕阳红。重阳节,祝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龙虎网新闻评论员 张玲)

责任编辑:值班账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