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业务类专题 一人医健康零距离 康复正能量

尽心尽力,是他从医的唯一“标尺”

2018-10-23 16:13

"您从医的‘标尺’是什么?或者说,自我要求和对身边人的希望是什么?”

面对这样的问题,或许不同的医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当这个问题摆在胸心外科主任丁国文面前,他略略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来,很郑重地说了四个字:“尽心尽力!”

这个含义挺宽泛的词,对丁国文而言,有着怎样的深意?过去的20多年里,面对“流水一样的患者”和“铁打一样的岗位”,他的“尽心尽力”又会有着怎样的体现?

平时沉默低调的丁国文,打开了话匣子。

640.webp

入门:一次连续陪伴患者18天的经历

如果不是静下心来好好梳理梳理,丁国文“差点都忘了原来已经工作27年了”。

不过,虽然对“27年”这个时间跨度概念模糊,但他对自己进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天的时间,倒是记得清清楚楚:1991年8月4日。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丁国文开始了在这家医院胸心外科这个“铁打一样的岗位”上工作的日子,直至今天。

同样在27年前给丁国文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年冬天他亲历的一件事。这件事,被他当成了“入门第一课”。

"记得1991年冬天下了一场很大的雪。一天晚上,正巧我值班,突然送来了一个年纪大约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送他来的人说,‘是被火车撞’。”说起这件事,丁国文的思绪立刻回到当年,许多细节也开始一一呈现,“小伙子送来的时候情况很严重,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颅内也有出血情况。可以这么说,按照当时的医学水平和我这个初出茅庐小医生的判断,把命救回来的几率其实不会很高。不过,既然人来了,我们做医生的就得救,尽力救。一个中学生,太年轻了。”

接手病患的丁国文,在完成初步诊断、电话通知住在医院附近的科主任后,开始为手术做准备。来到手术台边,站到无影灯下,作为接诊医生的丁国文以手术一助的身份,协助着科主任做手术。这一站,就是几小时。“当时没有太多想法,就是配合主任做好手术,只有手术成功了,才有更大机会挽留住这条年轻的生命。”

好在手术是成功的,患者随后被推进了只有两张病床的监护室。不过,由于伤情太重,患者在术后不久就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征,加之当时呼吸机等医学设备远不如现下的先进,患者的生命体征急速转恶,而且迟迟没有好转的迹象。

怎么办?

丁国文选择了伴随:从患者进入监护室开始,除了吃饭、洗澡、换衣服,其他时间全部都在医院度过。“那时候科室人手紧,不管是什么年资的医生,都是每三天要值一次24小时的班。我这人,觉又比较少,所以干脆就在病房里陪着他,随时观察他的病情动向,万一出现点意外,还能及时请主任们来救治。”丁国文说,“这一陪,就是18天,直到患者病情好转且平稳后,我才恢复到正常的工作节奏中。当然,我手上也不是这一位患者,但在他身上,我确实投入的精力要多很多。”

看到还在上中学的小伙子一天天好起来,丁国文越发觉得当年老师和主任们的话是对的。也是经历过这件事之后,尽力,成了他接诊、救治岁月中的核心要求。

640.webp (1)

成长:从前辈的身上学到很多好传统

"一个医生,从低年资到高年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操作的过程。我记得老主任和我说过一句话,至理名言:外科医生的成长是在病床边完成的。”谈及自己成长的过程,丁国文谈得更多的词,是“传统”,“在我们医院胸心外科,有很多我认为很好的传统一直延续着。”

丁国文所说的“传统”之一,是“主任或者上级医生,不管每天忙到几点,都会到自己救治的患者旁边看一看、问一问”,“比如我陪了18天的那个小伙子,老主任就是每天如此”。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丁国文的感悟是:在动态跟踪中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在接触过大量患者后总结出一些经验,用来为今后的患者作出一些前瞻性的预判或预防;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医生始终在身边”,避免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被忽略”的错觉。“换句话说,就是多尽点心,多留些意。”

另一个“传统”,是关于上班时间的。“一般来说,医院医生的到岗时间是早晨8点,然后开始查房,查房结束后,各自开始一天的工作。该手术的手术,该讨论治疗方案的讨论,该做案头准备工作的就继续准备。”丁国文说,“但我们胸心外科不是。我们的医生到岗时间,是早晨7:30。争取在8点时完成查房。”

这个“传统”,也是丁国文从前辈身上继承下来的。“当时也是这么一天天过来的,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其实我们学科要早一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丁国文解释,“胸心外科的患者,往往病情比较危重,年岁也会有些大,合并症、基础病也相对多些,加上胸心外科的手术时间也比较长,所以不早点‘开工’,对一天的工作都会造成时间上的压力。”

如今已年过五十,又身为主任医师、科主任的丁国文,身体力行地按照这些“时间上的传统”过着每个工作日,结果是,不仅是科室里的医生,就连在医院进修的规培生、在镇江学医的外国留学生,也是7点半之前就来到科室,“其中不乏前一天做手术做到当天凌晨才下台的医生”。

如果说还有传统,那就是‘急性子’。”说到这儿,丁国文笑了起来,这个看上去很是温和的男人,自称“性格其实挺急的”。而且,在他眼中,“外科医生性子都比急”,“不急不行啊,患者送来的时候病情就急,哪里容得了医生再慢条斯礼的做事。当然,我对年轻医生也有要求:再急,对患者和家属说话时,都要耐得住性子,要说清楚、说明白,求得医患之间尽量多的共识”。

640.webp (2)

带动:将心比心地做好治病救人的事

"这是一条生命,它的背后,是一个甚至更多家庭。”

"遇到再复杂的情况,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尽全力去努力。”

"人在做,天在看。哪怕遇到患者或者家属的情绪有波动,也要将心比心地去对待。”

"大胆去尝试,小心去操作,在临床和科研上齐头并进。”

这些,都是市一院胸心外科医护人员经常能从丁国文那儿听到的话,也能在工作中看到这位长者是如何“行胜于言”的。

从医近三十年,丁国文坦言自己也不止一次经历过,由于病情的变化带来的患者和家属情绪上的变化。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丁国文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年资低一点的同事,都一再强调“先治病、先救人,找到解决方案后再谈其他的事”。所以,许多医患间的误解、冲突,也能在很快时间里得到化解,“其实,无论医生还是家属,目的都是为了患者的病痛得到及时妥善的解除,只要心里始终绷着这根弦,做到将心比心没那么难”。

如今在医患关系间,存在着这样一种舆论场“医院要挣钱,医生就会嫌贫爱富”。对这种所谓“社会认知”,丁国文倒觉得更应该有点“爱富更爱贫”的境界,“这么说或许不恰当,但实际上,越是家庭困难的人,越需要得到公平的重视、更妥善的治疗”。也是在这个思维的指导下,丁国文和他的同事们,不止一次自掏腰包帮助一些确实急需帮助的患者。

640.webp (3)

      如果能把治病救人的事尽力“做好”?

丁国文举了个案例:前不久有过一个食道破裂导致脓胸的家庭贫困患者,其妻子和儿子都是残疾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有些医生因为棘手就会选择放弃或者保守治疗,但丁国文和团队里的年轻医生们,选择了别人没尝试过的“带蒂肋间肌填充瘘口”手术方案,行脓胸廓清术,切除增厚的纤维板,取下肋间血管保存完好的肋间肌“堵住食道破裂的瘘口”,术后患者顺利康复,最终为这个家境窘迫的残疾家庭保住了全家的支柱。

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良心。”这,就是丁国文对自己行医为人的要求。

责任编辑:殷兰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