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常记赶罾赶鱼人

2018-11-23 10:15

□王洪富

高桥是水乡。早年,高桥人用多种方式捕鱼。赶罾赶鱼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也是我小时候常见的一种。

所谓罾,就是一种网。要赶鱼就得要有网。那个年代我们这地方会织网的人很多。织网的线不同于丝网,要粗一些。它的底面积相当于一张八仙桌面。三面半封闭,一面不封闭,还要用钢绳穿起来。再用两根不太粗的青杨树棍十字交叉把网撑起来。十字交叉处用绳子扎紧,开口的一面中间再系一根棍子。整个赶罾就像家里桌上的碗罩。但要有半人高,放在河水里不会沉没,否则鱼要跑掉。

有了赶罾,就可以赶鱼了。怎么赶呢?我青少年时代常看见有人赶鱼,有时看赶鱼跟着走好远,所以至今有较深的印象。赶鱼人肩扛赶罾走下河来,将赶罾放靠河岸的一边,敞口的一面中间的一根棍子插入泥中,赶罾也摁住不放松免得鱼逃脱。人站在河中央,一手摁住罾,一条腿在水中搅动,将鱼赶入罾中去,然后将插入泥中的棍子连同赶罾拎起来,鱼落在网中,将鱼装入背在身上的鱼篓中,再继续向前用同样动作赶鱼。一条不长的河,可赶到不少的鱼。因为那个年代,水中鱼是很多的。

用赶罾赶鱼,最好在不太宽的沟河中进行,这样,鱼不可能过多逃脱。如两人相约各自用赶罾一块下河,一人一边,鱼逃脱的机会就更少了。越是到最后,鱼集中到河头子上,赶到的鱼就更多了。要想吃鱼,只要拿赶罾下河去,不消个把小时,几斤鱼就到手了。

赶鱼,只在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天气不冷,下河赶鱼人吃得消。冬天不宜下河赶鱼,除非有皮裤子。但那时要置一条皮裤要花不少钱。我只看见淘藕人冬天穿皮裤子下河踩老藕。赶鱼人赤脚穿裤衩下河,是很辛苦的,吃力是肯定的,脚被划破也是常事,再者夏天河边树上洋辣子(毛毛虫)多,也会经常被辣,很不好受。

记得我们庄上有一个孤老头,终生未娶,很早从黄山来我们庄落脚。兄弟五个,他排行老四,我们都喊他四大大。他为人随和,大人小孩都喜欢跟他接近。他有赶罾,经常下河赶鱼,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赶鱼人。我们庄子后面就有一条小港,他赶鱼不要跑远,出后门就可下河赶鱼。想吃鱼了,午后拿赶罾背上鱼篓,有时光着身子下河(上岸无裤子换)别人也不看他。不多大工夫,就赶了不少鱼。上岸前用鱼篓遮住身子,然后在清水里洗洗身子,进屋先穿上衣服。接着把鱼破肚清洗干净,下锅煮鱼。他不烧大灶,而是把锅放在用草和泥做的土灶上,灶口很大,我们这里人称缸锅腔子。鱼煮好后,喜欢来一口小酒。一张小桌,一张矮凳,一只小酒坛,一壶土烧酒,慢饮慢吃,不时抽一袋旱烟。要是有人路过,他会邀人喝上一口。我们小孩不会喝酒,站在他面前看他喝。他会挟一条小鱼让我们抓在手吃,孩子们都觉得津津有味。他已作古多年,但我现在还时时记起他。

随着老一辈赶鱼人相继去世,在我们高桥也多年不见有人赶鱼了。赶鱼辛苦不说,现在确实也无鱼可赶了,即使有,也少得可怜,小得可怜。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