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农民的钱袋子和市民的菜篮子(下)

2018-11-26 10:21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图/陈大经  文/沙艳秋

在家整理书房,无意中发现了一本10年前的采访笔访本。上面写着这么一段话:“她说,真正算得上科技种菜发家致富的话,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这差不多十年时间。不过,现在城市发展很快,我们近郊菜农已经不多了,地少就要高效高科技种植,还有,就是离开土地通过其他方法致富。”这是记者2008年前后,采访当时润州区大桥村的科技致富带头人、种菜能手凌英时写下的。而这段话,如今看来,又正是一个最好的见证。

A

当年采访的稿件依稀记得名字想了很久,最后定为《廿年“种菜日记”一部致富真经》。之所以如此定名,是因为凌英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一直在记“种菜日记”:学了一个新技术要怎么用,出了一个新品种农药和化肥,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关键是什么,某个菜去年的市场销售情况,某个新品种的蔬菜种植的要点有哪些,由于哪个技术要点没把握好,导致某个品种的蔬菜在种植中出现了哪种情况……翻开她的“种菜日记”,一个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的过程,便历历在目了。

“在丝瓜的顶端用棉线拴一个小土块,丝瓜就会长得直”,“今年香莴苣比其他品种卖得好”……翻看着十年前的采访本,凌英当年谈及科技种植时的满脸笑容又浮现在眼前:“要说真正开始科技种植,要到2000年前后,那时候农民开始陆陆续续自己搞大棚了,最初是简易的(图1),主要是让冬天的菜地不闲着,下雪天也可以种菜,后来就是四处学技术,通过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了(图2)。……我们家这两三亩菜地这么轮着种,收入不比人家上班的拿的工资少。”

几乎近郊菜农都有这样的感受。市民曹先生老家在丹徒。“我是1999年大学毕业的,恰好是我们那一届开始,大学实行并轨,学费一下子就从以往的几百元一年变成了两三千元一年了。我记得我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我妈多做了几个菜,好好庆祝了一下。饭桌上,我爸说,幸亏我们家有了大棚,这两年反季节蔬菜和新品种蔬菜种了不少,不然学费就要愁了。后来,我妹又考上了大专,那时候,我们家已经用了一个大棚种草莓了。不然,还真供不起两个大学生。”

曹先生说,在他的印象中,种菜就是从小时候全家上阵浇水施肥捉虫子,到后来的小棚、大棚,大棚套小棚,再到现在,土地流转了,家里只剩一小块自留地。“一开始菜品很单一,冬天就是大白菜(图3)和包菜,深秋初冬的时候还有菠菜和韭菜,后来,菜的品种也多了,光青菜有一年我们家就种了两三个品种。我爸说,要试试看哪个品种卖得好。……总之,我结婚时家里盖小二楼的钱基本是从菜地里挣来的。”

B

“这是本地韭菜,你闻闻这香味。”“你农药打得多吗?”“我们自留地里种了自己吃的,就多出这么一点,用的是菜籽饼,没用化肥,农药不可能不打,但肯定打得少。”“好,给我称一斤。”

这是日前,花山湾菜市场内农民自产自销区内发生的一幕。卖菜的大爷面前只有萝卜、韭菜等几个品种,他说:“现在土地少,农民自己种菜如果用机械,再加上肥料和农药,一亩的成本和收入算下来,还不如把土地流转出去,让政府或者个人搞农业项目集中种植划算。我这是自己家小菜园子里自种自吃多出来的。现在老百姓吃菜都越来越讲究了,喜欢吃本地菜、当季菜,说口味好,最好还要不上化肥和农药……”卖菜的大爷越说越溜,把自己和买菜的童阿姨都说得笑了。童阿姨说:“那是当然,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当然在吃上要讲究点。像我们家,我不喜欢去超市买菜,那里大多都是外地菜,没有本地菜的味道。”看到记者一脸茫然,童阿姨解释道:“镇江本地菜的品种和外地不一样,比如本地青菜,矮趴趴的,菜叶子是深绿色,有点像花一样开着,外地青菜的叶子就是长长的颜色浅一点。我反正吃不惯。本地韭菜比洋韭菜细瘦,你看,茎这里带点紫色,吃起来香。到了春天,你还可以比较本地香莴苣和外地莴苣,那也是有差别的。”童阿姨告诉记者,除了喜爱买本地蔬菜,她们家只吃土鸡蛋,鱼也喜欢买江鱼、河鱼,“养殖的不好,饲料里有激素,反季节的菜我们现在也吃得少了,追求健康嘛”。

是啊,农民的钱袋子鼓了,市民对菜篮子的要求也提高了。从以前的希望冬天能吃到菜,到后来的希望一年四季菜品丰富,又发展到了现在要吃本地菜、吃当季菜、吃无公害蔬菜,追求环保健康了。

40岁的殷年峰,就是满足市民菜篮子这一要求的人。2001年毕业于句容农校的他,为了找个好工作,学习了一门技术——现代农业。从最初在一家福建企业从事绿色蔬菜种植,到现在我市的菜篮子工程、市重大农业项目翰雅生态农业负责种植管理,这个新型农民已从事现代农业17年。“我们现在有180多亩地,全部是实施的无公害有机种植(图4)。简单地说,就是蔬菜种植过程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坚决不使用任何基因工程产物及化学合成品,如农药化肥生长素添加剂等。我们的这些田地前期花了5年时间休耕,并用微生物技术改良,做到净土。我们蔬菜的灌溉水使用的是我们自己园区内两大水库里的水,水质接近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同时,我们在水库里养的鱼,田间散养的鸡也都是天然无公害的。”殷年峰说,做到这些,农民的单个种植是肯定不行的,“会累坏他们的”。所以,在这里,他们实行的是全机械化——180余亩地,包括殷年峰在内12个人种植管理。“我们光蔬菜收割机就有两个不同的型号,此外还有搬运机、移栽机、齐垄机、植保机、旋耕机、施肥机,一共三十多台机器呢(图5)。我们还对蔬菜大棚种植区的土壤水分、空气温度、营养元素等进行实时监测,并采用以色列喷滴灌技术,对蔬菜进行灌溉,精确地控制蔬菜的水分,实时调节蔬菜的温度(图6)……最重要的是,我们除了有几十个新品种的蔬菜(图7),镇江市民常吃的蔬菜,我们都是当季种植的本地菜品。总之,我不怕市民挑剔自己的菜篮子。”殷年峰颇有点骄傲地说。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