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社会

镇江全民艺术普及活动遍地开花

2018-12-10 00:06

金山网讯 2018年年末,为了进一步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活动,镇江市评选表彰10个优秀的全民艺术普及项目和10个优秀全民艺术普及示范基地,并给予专门扶持资金,在全市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自2016年开始,镇江市文化部门在全省率先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制定《镇江市“艺术之光”全民艺术普及2016年—2018年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普惠性质的公益艺术培训让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次的市民受到艺术熏陶、陶冶情操,发展艺术特长和爱好,提升精神品位和城市文化气质。

三年间,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在镇江遍地开花,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全民艺术普及项目活动和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

艺术普及主阵地的作用

文化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文化教育机构是艺术普及的主阵地,纷纷开设艺术普及课程,优化场地条件和基础设施,提高艺术普及服务效能。

市文化馆“文心”公益艺术培训、丹阳市文化馆“与艺同行”公益课堂等优秀培训项目,从最初的音乐、美术等单项辅导发展到现在包括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表演、文学、摄影、舞台美术、编导等各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辅导。从最初在馆里开班,发展到现在包括馆内教学、现场采风教学、微信平台网络授课、二级三级辅导员基层培训等各种形式。

市图书馆开设了“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艺术课程,青少年凭借阅少儿阅览证积分可以兑换扬剧、书法、吉他、琵琶等艺术课程。

市工人文化宫投入130余万元改造完善全民艺术普及场地和设施,建设了声乐、器乐、美术、舞蹈、瑜伽等专业教室。每年接待全市职工参加文化活动10万多人次,开设艺术类培训班90余个,每年培训学员3000多人,被评为优秀培训基地。

艺术普及活动

带着浓浓的乡土味

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深植民间,全市各地涌现出多个各有特色、带着乡土味的优秀项目和示范基地。

丹阳市皇塘镇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农民习字作画蔚然成风。近年来以镇文体中心农民画创作培训基地为中心,辐射全镇,开展了“农民画走进课堂”、“少儿农民画大赛”、“全民艺术普及农民画培训”等多种形式艺术普及活动,农民画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润州区官塘桥街道办打造“农耕文化”普及项目,“秀山号子”和“太平花灯”是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推进非遗文化薪火传承,在宝平社区和官塘桥中心小学成立了30余人的表演队伍,由文艺骨干定期培训。

扬中市新坝镇文体中心组织开展“爱艺联盟”书画、篆刻艺术公益培训普及项目。面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家庭、失独家庭等,常态化开展书法、国画、舞蹈、声乐等培训,参与人员达万余人次。

社会艺术团体

广泛参与为活动助力

社会艺术团体广泛参与是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的重要助力,全市各地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普及团队。

句容市中凌社区新时代艺术团现有成员22人,有小品、快板、双簧、相声、时装秀、三句半等节目储备70多个,每年参加各类演出达60多场,开设广场舞、戏剧班等各类艺术培训班12期。

扬中市艺海拾贝工作室从事篆刻、书画艺术的推广交流、培训研究,现有国家级会员4人,省级会员23人,市县级会员58人,在省扬高中、新坝中心小学等建立培训点6家,开展各类推广活动20余场,培训学员500余人。

谏壁镇新馨艺术团主要开展民俗舞蹈荡湖船普及活动,每年到街道社区、敬老院演出50多场,连续多年参加镇江市民俗文化周活动,“我们的节日”春节、端午节等系列活动,并在学校和丁家缺村开展普及传承。

康盛剧社,开展“周周看扬剧”活动,每年通过小剧场服务观众6000多人次。菊吟京剧社在西津渡“尚清戏台”全年上演戏曲曲目60余场次,每年参加艺术普及“六进”、“淘文化网”演出10余场,在市老年活动中心每年开展教学活动40余场次。

丹徒区“播撒阳光”残疾人文化艺术团以区残疾人为主体,现有演员26名,44名助残志愿者,开展“播撒阳光”“草根行动”“残障人士才艺大奖赛”等义演80多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艺术团”,团长田小锁被评为“丹徒区最美好人”。新区仁义艺术团主要致力于独居老人的传统戏曲普及,每年开设“学习扬剧”课程24场,成立至今已开展公益演出200多场,负责人赵仁义被评为“中国好人”。

涌现出一批

优秀艺术普及示范学校

在全民艺术普及“六进”活动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普及示范学校基地。

润州区桃园中心小学京韵流芳“小杜鹃”京剧教育基地,校园现有120平方米的“小杜鹃京剧苑”,每周三次外聘老师到校执教京剧课,从“知戏”“赏戏”到“唱戏”“演戏”,是我市“戏曲进校园”的典范。

句容市实验小学星河学生艺术培训基地,开展萨克斯、长短笛、大长小号等特色器乐培训,此外还有硬笔书法、合唱、彩泥制作、舞蹈、儿童画等,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

丹徒区谷阳镇三山艺术幼儿园“谷娃南乡田歌馆”基地,由南乡田歌传承人孙阿英于2013年投资120万元创建,面积700多平方米,馆内有舞台、田歌音像资料、音乐教材、实物农具等陈列展示,馆外布置了田歌文化墙、劳动场景等,每年参加广场演出、军营慰问等活动20余场,服务观众3万多人次。  (仲媛 马彦如)

责任编辑:邓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