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焦山访古之贡品江鲜(下)

2018-12-10 09:49

红烧河豚

红烧河豚

文/张大华

鲥鱼的捕捞时间是每年的5-6月和9-10月。5-6月鲥鱼会从海里进入长江,溯江而上至鄱阳湖和赣江产卵。《焦山志》“杂识”记载:“鲥鱼来前三日,有黑小虫浮水面,焦山门中尤夥,渔人候以下网,名之曰鲥鱼粮。”9-10月是鲥鱼产卵后顺流而下洄游大海的时节。鲥鱼性情暴躁,一离水很快就会死亡,所以市场上是看不到活蹦乱跳的鲥鱼的。

烹饪鲥鱼有清蒸和红烧两种,都不去鳞。清蒸鲥鱼最为美味,蒸时配上金华火腿、香菇、青蚕豆瓣等;吃时,再蘸以镇江香醋和新鲜姜丝,色彩鲜艳,其味无穷。红烧一般配以刚上市的芽笋。郑板桥在题诗中说:“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吩咐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明清以来,文人雅士有到焦山吃江鲜的传统。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之相匹配,焦山世代相传有因烧江鲜而闻名的大厨师。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邓拓等都到焦山吃过鲥鱼。郭沫若还留下了诗句:“鲥鱼时已过,齿颊有余香。”

一位曾经做过接待工作老同志,曾向我介绍了1963年接待中央领导来焦山吃鲥鱼的情况。他回忆说,那一年清明节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和时任卫生部部长的冯玉祥夫人李德全一行,在柯庆施、江渭清陪同下来镇江视察,镇江地方请贵宾们到焦山吃鲥鱼,并为此做了精心准备,特地打到3斤左右的大鲥鱼养在渔船的竹篓中,聘请已经70多岁、闻名镇江的焦山烧鲥鱼高手王师傅(大家尊称他为“王四爹”)操作。客人一到,即将鲥鱼起水,王师傅在焦山华严阁精心制作了红白两道鲥鱼,款待贵宾。

河豚是仅次于鲥鱼的焦山美味。苏东坡曾在宋代和尚惠崇的《春江晚景》画上题过一首诗,惠崇的画早已失传了,但苏东坡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却流传了下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江水里,几只鸭子在游荡,江岸上蒌蒿一片,芦芽刚刚破土而出。此情此景使爱好美食的苏东坡想到河豚要上市了,想到蒌蒿和芦芽炖河豚的天下美味。蒌蒿和芦芽炖河豚的做法在元代的镇江仍然流行。著名的元代《至顺镇江志》记载:“河豚出扬子江中,初春时甚贵,春末肥大,然土人则贱之矣。常以蒌蒿、芦芽沦而为羹,烹饪失所辄能害人,岁有被害死者,然人嗜之不已。”

由此可见,吃河豚的最佳时间是清明前,传统做法是用新上市的蒌蒿、芦芽与河豚一起烧。但吃河豚是一件高风险的事,老百姓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因为河豚的肝脏、血、眼、生殖腺都有剧毒,在加工处理时如有丝毫遗留,伸筷之时,便是毙命之日。因此,焦山和镇江长江沿线的渔民中都有加工处理和烹饪河豚的高手,他们代代相传、一丝不苟,如果没有这样的高手烹饪,河豚是绝对不可食用的。

现在野生的长江河豚已经难得一见,但在长江口捕捞或经人工养殖后在长江里短期网养的河豚还比较多。地处长江中的扬中市是如今吃河豚的著名地区。一个巨大的河豚造型,就是扬中市的城市标志。在这里,有一批训练有素的烧河豚师傅,他们都经过了国家专业考试,持证上岗,对河豚的宰杀、清洗、烹饪各道工序都严格遵守规范,可以确保食客放心享用。主要菜品有河豚烧秧草、河豚烧菜薹、河豚烧芽笋等。

刀鱼是焦山周边产量最大、最普遍的江鲜,因其体形狭长而薄、形似尖刀而得名。每年3-4月是刀鱼上市时节,以清明前的刀鱼最好。刀鱼刺软、肉细,鲜味直追鲥鱼、河豚。在镇江,刀鱼的烹饪方法很多,通常以清蒸、红烧为主。这两种方法保持了刀鱼的鲜味,待刀鱼烂熟后,只需夹住鱼头一抹,便能使肉刺分离。

公式鱼珍品出在焦山区域,它白而隐红,无斑纹,肉细刺少。与刀鱼相比,它无刺;与河豚比,它无毒;与鲥鱼比,它易得。因此苏东坡说:“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民间也给它起了个名字“赛河豚”“水底之羊”。公式鱼在春天菜花盛开和秋天菊花盛开时最肥嫩,渔民称为“菜花”和“菊花”。在今天的镇江,公式鱼仍是常见的江鲜品种,烹饪方法以白汁公式鱼为多。主要程序是先将处理好的公式鱼走水,然后下入猪油用葱姜炸香,放入鱼块煸炒,放入料酒,略焖后加入春笋、高汤、精盐,烧开后用小火焖一刻钟即可。这种做法能保持公式鱼的肥鲜特色,成菜色泽乳白、肉质细嫩、汤汁稠黏,味道异常鲜美。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